“斗”出黔茶发展新时代
——写在2017年全省秋季斗茶赛圆满落幕之际
新时代,拨动亿万中华儿女心弦,奏响伟大复兴壮丽乐章。
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生态文明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提及生态文明,就绕不开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提及贵州的生态文明,则绕不开贵州茶产业。
今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分别在一版头条、十版刊发两篇关于贵州的文章——《贵州 把绿色融入所有发展》《多彩贵州最懂绿》,均以贵州产茶大县湄潭为例,举证贵州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彰显全省近700万亩茶园在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茶产业已实实在在成为贵州茶区的经济“顶梁柱”、农民的“提款机”。
多彩贵州的绿为何从茶叶说起?
原因很简单,却也不简单。从历史渊源看,早在100多万年前,茶树便率先选择扎根贵州境内,这里“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的独特自然环境,为茶树提供了最佳生长条件;人们也世代护茶、敬茶、爱茶、采茶、制茶、饮茶,与茶共生共荣。
从现实发展看,如何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把好山好水、绿水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山银山”?贵州从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中寻求突破的实践证明,茶产业无疑是山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最优选择。
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高山绿茶的好品质。在皇家专供的贵定云雾茶、金沙清池茶、务川月兔茶里,在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都匀毛尖”里,悠悠时光见证着贵州绿茶的醇香。
如今,一片片茶园如同绿色地毯散落在黔山秀水之间,放眼望去尽是极致美景。而这一座座茶山,万顷茶园又与数百万茶农的命运紧紧相连,一片片薄如蝉翼的茶叶与每位群众的致富梦想都息息相关。当生态变美、产业兴旺、腰包鼓起,人们的生活就过成了一种享受。
贵州斗茶的本质,大概与此无异。从斗小众到斗大众、从斗昂贵到斗珍贵、从斗品相到斗品质、从斗自恋到斗自信……贵州茶人通过持续的“斗”、创新的“斗”,看到了贵州茶的综合实力,也悟出了对贵州茶产业美好发展前景的乐观与豁达。
大浪淘沙之后,更显熠熠生辉。在贵州茶淬炼自身纯正品质和厚重文化的过程中,离不开这种“斗”;在贵州从茶叶大省向茶产业强省迈进的征程中,更离不开这种“斗”——只因为,它振奋了贵州茶企、贵州茶人的精气神,激发了贵州茶产业的道路自信、安全自信、文化自信、品质自信、市场自信。
自信成就未来,自信开创新时代。那将是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也将是黔茶香飘四海、风行天下的新时代。
(执笔/田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