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254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1-07

结对民企“生力军” 点燃脱贫“新引擎”

——六盘水工商联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纪实

□卢瑞志 本报记者 索小军

  位于钟山区月照社区的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年产辣椒粉、剁椒片、糟辣椒制品生产能力5000 吨以上的民营企业,形成“杜姨妈”“夜郎人家”品牌麻辣鲜系列、姜蒜糟辣椒系列、剁椒系列等特色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8000 万元。2016年,该公司通过创新求发展、帮扶求双赢,在水城县保华镇二道坪村发展辣椒种植产业,因种植辣椒收益是传统种植的10 倍左右,村民们种植辣椒的积极性颇高。

  2015年下半年以来,六盘水市工商联积极引导民企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以项目带动发展、以产业带动扶贫,组织100家民企精准结对帮扶100个贫困村,帮扶人口达65424人,其中贫困人口11271人;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10387万元,其中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1615万元、帮扶人口54332人,投入就业帮扶资金1819.46万元、帮扶人口6621人,投入智力帮扶资金278.3万元、帮扶人口2462人,投入公益帮扶资金3570万元、帮扶人口2007人。

  健全机制 狠抓落实

  去年,为全面落实全国工商联、贵州省工商联开展民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部署及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大扶贫工作部署,市工商联与市委统战部认真分析过去全市“千企帮村”工作情况,研究出台《六盘水市2016-2020年民营企业“千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下发各县(区)工商联执行;成立以市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市委统战部和市工商联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民企“帮村脱贫”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各县(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狠抓督查指导。六盘水市工商联把民企开展“帮村脱贫”行动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日程,实行点面结合,加强对全市工作开展情况的督查、调度;班子成员、部室负责人不定时多次深入县(区)工商联、结对帮扶企业等开展调研指导,掌握点上工作开展情况;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县(区)工商联将进度情况以报表形式报送市工商联,全面掌握面上工作开展情况,为及时调整工作措施提供依据;落实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的部署,指导县(区)工商联将村企结对帮扶情况及时录入全国工商联民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网上管理系统。

  狠抓措施落实。以落实产业扶贫措施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效应,全面推动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公益扶贫、商贸扶贫等多种措施落到实处。其中产业扶贫效果最显著,去年全市100家企业共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亿余元,带动6万多人发展、帮扶贫困人口1万余人;今年预计投入5亿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5000人以上发展。

  奋战两年 硕果累累

  通过两年不懈努力,六盘水市工商联“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进一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帮扶企业紧紧围绕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创新帮扶模式,“村企联合、村社联合”模式与“联村发展”模式同步推进,实现“资金帮扶向项目带动”“单体企业帮扶向集团型运作”等转变,有效拓展了“千企帮村”工作空间,形成了“企业搭台、全民参与、共同创业、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推动农村脱贫进程。在民企“帮村脱贫”行动持续带动下,各级政府因势利导,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企业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切实推动了农村脱贫进程。2016年钟山区全面实现农民脱贫,民企“帮村脱贫”行动功不可没。

  进一步推动农村面貌改变。全市民企“帮村脱贫”行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要求,重点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山地特色旅游业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产业。在过去“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兴建和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美化、绿化、净化、靓化农村居住环境,有效推动了农村面貌深刻改变。一片片山地特色休闲观光农业园、一座座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六盘水大地星罗棋布,广大“凉都”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向着同步小康不断迈进。

  常抓不懈 持续推进

  据了解,六盘水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更多民企参与到“帮村脱贫”行动中来。实行重心下移,全力推动各项优惠措施落实,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使民企“帮村脱贫”行动产生实效,谱写“千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新篇章。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三变”政策,提高群众的发展意识;调动帮扶企业积极性,组织企业进一步摸清村情、了解群众发展意愿,围绕“三变”政策、利用帮扶村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科学细化每个帮扶规划,依托企业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加大对贫困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二是进一步探索更多更好的民企参建模式。三是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守法诚信·坚定信心”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会员企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回馈社会,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四是进一步搞好协调、做好服务,尽一切努力为帮扶企业做好融资、政策、人才、信息、维权、证照办理等协调服务工作,为帮扶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