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4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0-24

勇于担当 靶向目标 精准发力

——锦屏县政协脱贫攻坚纪实

□欧品金

  锦屏县政协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为己任,勇于担当,善作敢为,靶向目标,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实效。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强化协商,找准问题。县政协将脱贫攻坚纳入政协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委员视察和专题协商,适时找准问题和短板。3月下旬,县政协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列为九届县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议题进行专题协商,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现出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20多条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县委、县政府重要的决策参考。

  发挥优势,凝聚合力。县政协按照“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要求,鼓励和组织工商界委员及工商界人士广泛开展社会帮扶、救助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为脱贫攻坚添油加力。如:瑞丰房地产公司总经理、驻锦黔东南自治州十一届政协委员李军响应号召,于2016年6月挂牌成立瑞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现已投入200万元、整合吸收26户贫困户“特惠贷”资金130万元,建成吴茱萸种植基地2个,示范种植面积600亩,辐射带动种植800亩,两年后可产生效益,对参与贫困户实行零风险运营,并从投资入股的当年起,享受入股资金的8%的保底分红,每户每年获利4000元。

  突出重点,开展帮扶。县政协机关帮助帮扶联系村河口乡韶霭村协调落实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近2000万元。扩建和硬化通村公路9公里、码头公路硬化3公里,实施68户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290盏、修建停车场1100平方米,修建高位水池200立方米、增设主管网3500米、修建文化风雨长廊36米、硬化村内人行步道9000米。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决胜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示范带动 引领发展

  引进外资,示范带动。县政协发挥政协委员信息广、渠道多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外商4家,建成石材生产企业1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学前教育1所,带动了全县的石材和木材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全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围绕培育发展扶贫产业,发挥委员的行业带头作用,在全县发起了“脱贫攻坚。委员在行动”活动,促成委员领办创办企业9家,投资规模合计达3000余万元。如:县政协委员欧邦锦,自办松脂加工企业,吸收200多户贫困户从事松脂采割,并定点收购,既减轻农户负担,又帮助他们实现年增收500余万元,户均增收2.5万元;县政协委员龙章华,领办木材加工企业参与就业帮扶,接收贫困户60人就业,实现人均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县政协委员杨世超,在启蒙镇雄黄村创办飞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使该村300多户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2000元以上。

  创新模式,助推发展。县政协在敦寨镇开展民主协商试点工作,针对推进雷屯村新型农家旅游产业发展开展村级民主协商。通过组织政协委员、镇政协信息员、族长、寨老与有关县领导、部门领导、群众代表一起交流互动、协商对话,统一了群众的思想认识,理清了雷屯村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了雷屯村新农村建设及旅游产业发展,目前雷屯村已被评为全省最美乡村之一。走新型产业发展路子,促进示范带动。

  注重监督,强化调度。县政协主席认真履行第三纵队队长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出的“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和秋季攻势行动令”的战略部署,突出重点,大胆谋划,注重监督,强化调度,在该片区内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大比武”活动,固本乡涌现出了瑶里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渔业产业发展模式,河口乡涌现出了裕河村 “群众生产、合作社统购统销” 的裕河腌鱼产销模式,启蒙镇涌现出了地茶村 “党支部+集体林场+贫困户+社会资金”的林下种养殖模式,偶里乡和平略镇的“企业+基地+特惠贷”的中药材、紫薯种植模式。以上产业发展模式成效明显,示范带动能力强,在全县得到运用和推广。

  找准市场 精准发力

  创新思路,精准发力。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农产品卖难问题,仍然是当前农村产业扶贫的关键性问题。县政协把握自身平等协商的工作特点,主动参与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今年6月,新化乡发生蔬菜滞销问题,县政协主要领导获知情况后,组成政协调研组深入该乡开展专门调研,摸清滞销原因后,组织乡政府、菜农和外地客商本着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了3轮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既解决了蔬菜滞销问题,更为菜农争取到了更大利益。

  顺应形势,拓宽市场。县政协委员杨承锦、叶根生在全县率先发展电商产业,成立了锦屏县电子商务协会,组织农产品销售,化解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了全县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05个,覆盖全县94.6%的行政村,辐射人口19.5万余人。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电商体验馆9个,电商公共服务平台2个,创客基地1个,入驻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企业20余家。全县拥有电子商务应用服务企业30多家,物流企业21家,在淘宝、那家网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500余家,2016年网上销售额突破1亿元。

  瞄准短板,促进发展。县政协围绕“锦货”出山问题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于2015年8月,组成考察组赴广东佛山顺德区、浙江金华市、永康市学习考察物流产业发展经验,形成《赴广东顺德浙江永康物流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呈报县委、县政府参考,发挥了政协组织作为党政智囊团和参谋助手的作用,促进了地方物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