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240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10-12

  近年来,我省虽然在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成效,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程度不断加深,致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现实需求尚存较大差距。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在今年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民盟贵州省委提交了《贵州省医养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提案。该提案经省政协办公厅转交主办单位省卫生计生委后,近日,该委回复:

合力推动我省医养结合工作取得新突破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对老龄化

  民盟省委认为,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十二五”时期,我省在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养老需求。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程度不断加深,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现实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医养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偏差;二是缺乏多部门联手共推机制;三是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四是定位盲目且存在较强的趋利性。在传统养老模式不能满足现实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下,转变养老服务模式,促进养老服务趋向多元化,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势在必行,特别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必然会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流。

  如何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解决有关问题,民盟省委建议:

  一、加大对弱势医养机构的扶持力度:一是依据相关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对其进行提质改造,充实和完善医养结合条件。允许社会资本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明确界定此类医养机构医疗服务范围。二是适当降低民营、小型社区养老机构申办医疗机构的门槛。在申办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支持养老机构就近与公立或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或引导和支持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对就近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二、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联手共推及监管机制:一是消除部门之间泾渭分明,互不交叉的机制性障碍,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多部门联手共推及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管。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切实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着力转变养老服务的就业趋向性。将养老服务明确为特殊行业,制定专项政策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业。二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加快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队伍。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和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与养老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三是开展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要支持与帮助养老机构培养和储备医养人才。

  四、重视市场调查,准确定位服务人群。新建医养结合机构或开展医养结合业务,应先期对本地区的人口结构、收入情况、实际养老需求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服务人群予以准确定位。反之,就必然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如湖南省长沙市某企业投资三千万新建的“赤马湖养老山庄”,之所以无人问津,成为一座“空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养老消费市场和养老实际需求的深入调查而盲目上马,造成医养资源的闲置无用和严重浪费。

  大力推动我省医养结合工作上台阶

  针对民盟省委《贵州省医养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省卫生计生委就有关医养工作情况等给与了答复:

  一、关于我省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情况: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2016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老龄办、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全面部署我省医养结合工作,并将贵阳市、铜仁市确定为省级首批试点示范市。二是2016年成功将贵阳市、遵义市、铜仁市申报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三是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下发了《贵州省医养结合工作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部门任务,确保医养结合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2016年12月,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确定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的通知》,将贵阳市乌当区曜阳养老服务中心等15个单位确定为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我省医养结合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如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附近多家养老机构签订医疗协作协议,为休养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前往养老院为休养人员开展医疗服务;贵阳市瑞颐养老院、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医院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黔东南州凯里中心医院开办养老院,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服务。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总共20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37对;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5868家;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72%。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针对如何加大对弱势医养机构的扶持力度的有关建议,我们将积极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与此同时,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筹建指导。

  (二)关于加强部门合作,建立联手共推及监管机制的有关建议,我们将把医养结合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强部门协作,定期研究解决重要问题。

  (三)关于切实加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建议。我们将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交流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切实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统筹落实培训资金,确保到2020年全省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都接受过一次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

  (四)关于重视市场调查,准确定位服务人群的有关建议,我们将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省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总之,我们将充分吸纳贵委提出的宝贵建议,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进一步推动我省医养结合工作取得新突破。其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一是于近期组织召开全省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医养结合工作,并将特别邀请关心支持我省医养结合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与会指导;二是进一步推动各地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9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时制定出台当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三是指导国家、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和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探索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政策措施和创新成果;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努力缓解失能和半失失能老人护理费用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