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219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8-30

中国传统村落: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

□张希才

  

  盛夏时节,笔者走进中国传统村落——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看到该村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农家风貌吊脚楼,绿树成荫的田间寨旁风光,上千棵千年古树守护着苗家村寨;整齐有序的寨内硬化步道延伸到家家户户房前层后。2013年8月黄里村被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该村得到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传统村落奖补项目资金,用于扮靓了传统村落建设,建成200盏太阳能路灯,让大道小卷都“灯火通明,一束朿灯光的“照耀”下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乡村风景,在村内部分大道路陡险处,安装了仿藤护栏,让人畜行走安全;两条分别涌自雷公山麓清澈小河,安装了排污水管道,把全寨污水进入管道到排污处理场,使两小溪河干净清凉。同时,消防设施建设在村内每隔50米距离,安装了一个消防栓,防范传统村落永远安全;在甘能松寨旁也遮松风景区建有一座风雨桥、两个闲凉亭供游客来往享受,这里风景树保护完好,古木参天,遮荫挡阳,是夏日一座山景秀丽的好去处。

  座黄里苗寨,缘于固有山象的原始之由,其具居域之美,成为苗岭群山中最具耀眼的一个苗寨。

  黄里的绝秀特色,在于两条清澈小河,分别涌自雷公山麓,一条叫“欧松河”从大小两寨中间而过,一条叫“欧递河”绕流新寨旁汇入甘能松寨旁而汇入流经下游邻寨→中寨→羊吾苗寨下游汇合乌尧小河直流排乐河口而后汇入巴拉河,再后汇入清水江。经漫漫长途,最终融入洞庭洞。这是重要的长江水系的一源头之一。其经流域,对沿江人民的福利之巨,人们深情的热烈赞颂。

  黄里苗寨户居,全是清一色的吊脚木楼,家家置全盖青瓦。各户置纳明窗,宽敞明亮,各家置二至三层楼房,上层楼装粮食,中层人住,下层养牲畜。每户在中层地楼的中堂外边都安装休闲长型坐凳,装上围栏竖条,以稍向外凸出的靠背栏干,即富有艺术性既清爽又干净卫生。村里,户居排列有序,于隔河两面偏坡从下而上布展开去,极具雄伟壮观。黄里寨景,在雷公山苗寨群里,是富有苗族居住特色的一个近450户大苗寨,就是西江镇的第三个大苗寨。

  

  黄里的大寨、小寨、甘能松,自古以来有这三个相邻的自然寨组成,寨边都具山林葱茏,绿丛荫蔽。有趣的是,大寨对面的小寨村边,一堵高耸百余尺而又凸出的笔陡大悬崖,崖上长着翠松、樟木、枫木、栗木与柏梓木等珍稀树种。由于村边林木密集,终年苍翠,驻林鸟众,有筑巢长居,鸣叫不休,呈现世代人鸟和谐态势。大寨下的甘能松自然寨之邻,横向耸立着惊险而又显美丽且笔陡的一堵巨大长型岩山,有如一巨兽镇山,威风凛凛。岩山覆盖着青松、枫木、樟木等组成的绿林带,名叫也遮松。这一绿林岩山,竟是村人的游乐重地,尤其每年举行苗年节、吃新节、爬山节期间,男女青年纵情的集会之地。邻村、邻县的青年也相继涌来,除了青年“游方”对歌之外,还在也遮松游方场下河沙滩举行牛王争霸赛和寨中球场举行篮球比赛活动,节日里的景况,热闹异常。

  黄里是一个古老的苗寨,自建寨千余年来,人居和谐,全村有杨、侯、张、顾、陆、梁、潘、王、李等九个姓氏,杨姓祖先开辟黄里,至今也有444户人家,1689人,原全村耕地面积963亩,其中稻田面积829亩。农业,是该村主目,粮食作物除主产的水稻外,辅以种植玉米、红苕、洋芋等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营造向“短、平、快”效益转化,将部分陡土坡耕地、山坡冷烂锈田进行退耕还林种植茶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以稻田养鱼、家庭养殖解决日常生活需求,再加近年诸多劳力外出打工,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村民一派丰衣足食情势。每逢年过节,这里热闹非凡,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

  黄里苗寨,是苗岭群山中的一个大寨之一,从县城到千户苗寨西江的公路经黄里寨而过,凯雷高速绕行西边通往县城,交通十分便捷。黄里民族风情浓郁,一年一度的节日有吃新节、苗年节、爬坡节、十三年?轮回的鼓藏节,还有不定期的“抖仙单洋”即防寨火的扫寨节。最隆重且节日期长的是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十二生肖的兔年),届时举行祭祀活动。节日中,各家成年人都讲“鼓藏节忌语”,比如杀猪叫“哐甘兰”(意思敬拜官);酒足饭饱后苗语叫“巴如巴栏简”,汉语叫“满仓满库了”。意思是粮食丰收堆满仓库,意味着未来十三年当中年年风调雨顺,都获得丰收等……。

  

  节日的到来,全村举行祭祀活动,鼓藏头家为节日首领,凌晨四时先宰自家的大肥猪,继后,各家都相继宰杀自家鼓藏年猪,各家根据客处多少就杀猪多少,总之,每处客赠送一支腿脚30一40斤不等的重量。其间,各家兼以鸡、鸭、鱼,这是少不了的祭祀祖宗食物,亦是节日的主要佳肴。整个节日活动为7-9天或13天时间。节日期间,家家鞭炮轰鸣,彰显一派节日气氛。有趣而又庄重的是,于鼓藏节期间,举行降重的芦笙盛会活动。其间,寨上姑娘以及邻寨的和来寨的客姑娘都银装素裹,穿着节日盛装,在寨脚下的芦笙坪围圈随笙声拍节起舞。在隆重的芦笙盛会中,还举行既隆重且庄重的传统“讨花带”——青年男女公开场面传递的爱情活动,把芦笙会盛况一再推向高潮。在场跳芦笙的某一位客姑娘荣幸被本寨吹笙郎选中后,应对的随笙再迈舞步向前,姑娘当即知笙郎选中,心里暗喜,即掏出应对的赠物,小品的即镯手圈,再价值大点的是银项圈,或银亚领之类,诚意而又礼节的给吹笙郎挂上芦笙或小伙子颈项。芦笙会的主持人当场据物论价,“讨花带”的小伙子用以超出价格的份额银元或人民币当即应对付出(姑娘的母亲或大嫂当场代收)。主持人当场公布,以示公正与道喜的见证。芦笙会后,这对情人再次约定会面,双方有诚意的终成双结对,若万一一方有异议而结对不成,即兴退物还礼。可往后日子仍相往来,仍在“游方”对歌,以承袭古礼古节而为,代代相传。

  高潮迭起的芦笙盛会中,还伴随举行场中的敬酒活动。用牛角盛满酒敬亲人。所敬酒对象——是在外围观赏芦笙会的外地来宾、外寨来客和本寨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场行使敬酒者,组成若干敬牛酒人或两人一组式,敬酒者寻到敬酒对象后,敬酒者两手持着盛满米酒的牛角,有意的在敬酒对象面前亮角晃动,礼节的手舞足蹈,以示“两牛”欲斗之势,敬酒者与应酒者一番跳跃作对逗着乐,最后应酒者还得躬身应喝,加上场外众人为场势吆喝助阵,应酒者喝下牛角敬酒,有的以礼节喝上一两口,酒量大者,有的一下喝毕。这下场上高潮起伏,情状热烈。

  芦笙场中,内圈跳芦笙的老年人们,更是精神焕发。长者的老翁们都穿草绿色、酱色的绸缎制成的长袍,有的还套绸缎短甲,个个精神抖擞,英姿焕发;跳笙的老妪们更是精神焕发,人人都穿精制的绣花衣,件件精致,秀美不凡。围圈跳笙中,还互相牵手,以示节日喜悦,或于跳场中移步甩手作乐,气派非凡。黄里鼓藏节的活动盛况,在雷公山地区,彰显着其中的壮丽一篇。

  

  黄里村历史以来,村民重注传统寨容,时时保持村寨整洁干净、美观。在历代寨老、解放后的村干部以及党团工作的作用下,村里凸现着现代文明,苗寨建设很有起色。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常接待国内外佳宾观光考察,也曾有多次的重要接待。尤其上世纪的1983年9月30日这一天,时任国家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了黄里村,进行基层团工作的调研工作,这是我省我州苗族地区唯一首选调研地。当胡锦涛书记的到来,村里全体共青团员,村干部、驻地的公社党政领导以及村民热情接待,并与村团组织进行座谈,了解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座谈完毕之后,黄里村共青团支部还邀请胡锦涛书记一行在寨中芦笙坪上欢跳原生态的苗族芦笙舞,即与民同乐,伟人的风范一直以来鼓舞黄里村人。芦笙舞毕,在场的众人与胡锦涛书记一行用餐后,要道别时,黄里村团支部还向胡锦涛书记一行赠送了一对新制的苗族芦笙、两张精绣的苗族绣花围腰作纪念,还赠送了一把约1斤重的雷公山野生芨骨茶品饮。在当天下午胡书记一行临别时,村民们于村头的公路边热烈欢送。事到如今,已是34年之久,现黄里村民还记忆犹新。在胡锦涛书记与黄里村干、团干的座谈中,了解到了基层团工作的情况,最后还鼓励大家,口头作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教导,这一名言,成了当时村里党团组织的工作动力,一再鼓舞全村人民战天斗地,建设家园。自那以后,全村工作在县、镇党政的领导下,一直紧凑、有序的健康发展。

  黄里,人杰地灵、精英辈出,闪亮着出类拔萃之星。解放后,出在国家机关、企业的干部职工有近200人,平均每2.2户有一人在外工作。有在省城贵阳任职于省厅级干部的,也有的在省城、县城当了县级干部和乡镇级科级干部的。其中出生于本村的杨启云同志,早年毕业贵州大学,后在省轻工厅任职为厅长;毕业于贵州农学院的杨春富同志,本村出生人士,2002年5月在贵州省人民政府驻湛江办事处,任海南、湛江办党组成员,湛江办事处主任,为副厅级干部;本村出生的青年杨文,在凯里民族高中读书毕业,是学校班级的尖子生,于2004年7月高考考入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 进入国家重点科研部门工作,竟是“80”后的新生代,是一颗出类拔萃新星。惊人的是,他竟是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没能识几个字丁的老辈(父母和爷爷奶奶),一流学子的杨文,是名冠全县的苗家村寨第一人。

  诸上所属,黄里因此而名声远扬,于是成了有关专家热衷的入村了解之地。对重注了解黄里苗寨山水与苗民居住条件以及苗村历史及农耕文化及其民族风情、生活习俗文化为题的首选苗寨之一。随着时代的推进,黄里与雷公山地区的其他苗寨一样,并肩行进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