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198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7-25

着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助推黔西南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

□罗春红

  黔西南自治州是中央统战部在贵州省开展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暨多党合作参与建设的两个试验区之一,自1990年中央统战部、国家科委、国家民委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同成立联合推动组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给予了黔西南自治州大力支持和帮助,拉开了统一战线参与支持黔西南试验区建设的序幕。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对黔西南试验区建设成效都给以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希望。今年6月,省委常委会听取黔西南自治州工作汇报时,对黔西南自治州打造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对黔西南自治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各项工作更是指明了方向。今年年初,黔西南自治州提出了着力构建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三大战略行动,抓好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三大保障的“1+3+3”发展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大统战”作为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的保障之一,对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

  黔西南自治州各项工作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发展慢,科技投入不足,支撑产业单一,高端人才缺乏,科技与经济发展不相一致,体制改革仍处于深水区,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机制亟待健全,企业创新能力弱、投入不足、产业和企业规模小、信息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既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统战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和明确的努力方向。

  针对如何抓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助推黔西南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我借此机会谈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为完善大统战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围绕“1+3+3”发展体系战略部署,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委员会机制、联络联系机制、统战资源深度参与试验区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和联合推动机制正常运转。搭建工作平台,推动参政议政平台、统战科技智力资源转化平台、大统战数据库平台、统战帮扶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抓好统战工作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品牌、山地旅游扶贫品牌、“百企帮百村”工作品牌、海归创新创业品牌、大统战工作示范基地的质量和品质。完善大统战保障体系构建考核机制,运用党建智慧云平台等措施抓好一体化建设管理,推动大统战构建不断引向深入,把大统战做成实统战。

  二是发挥大统战资源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发挥“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平台作用,抓住中央统战部、民进中央对黔西南自治州定点扶贫的机遇,加大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省联合推动组对接联络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黔西南、落地黔西南。发挥大统战人脉资源优势,多方呼吁、协调解决全州重大项目立项及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派出智囊团、专家、学者,为黔西南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借助党派参政议政、政策直通车优势,围绕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开展考察调研,争取支持。发挥大统战智力资源优势,加大对教师、医生、农技科技人员、乡镇干部等进行系统培训,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突出“科技”主题,争取科技试验示范项目支持,协调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推动科技示范成果转化。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及企业家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多做贡献。

  三是探索“四方五共”新途径,为“脱贫攻坚·五个绿色”小镇建设和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助力。围绕“脱贫攻坚·绿色小镇”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商会、企业参与构建“政府、群众(搬迁户)、工商联(企业)、社会(监督方)”组成的“四方联盟”,通过“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工作流程,实现“四方五共”,在山地旅游、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新型工业化、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山地生态文明建设、山区脱贫攻坚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等方面刷新统战力量的存在感、提高统战资源的贡献力。

  四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作用。做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鼓励和引导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积极主动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认真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加强和改进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网络人士统战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引导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和传递正能量。抓好留学人员这个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搭建聚集留学人才的平台,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倡导致富思源理念,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和创二代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主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因企施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及时清理修订不适应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强化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六是关注民族宗教事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稳定。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抓好民族文化的排查、登记、保护、开发和弘扬,积极推进民族文化村镇的建设打造,加强民贸民品包装推介,做强做大民贸产业,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提倡宗教信仰自由,按照“疏堵结合、依法管理、从严掌握、合理布局”的原则,合理布设宗教场所,处理好宗教领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开展正常宗教活动,规范宗教行为,引导信教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七是创新内引外联机制,鼓励广大侨胞来黔投资兴业。加强与港澳台海外商协会、工商团体和知名企业的交流,持续深化黔台、黔港澳经贸合作,鼓励支持台港澳资金投入黔西南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山地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产业,积极引导和组织海外企业家参加黔西南举办的各类投资贸易洽谈活动,鼓励支持他们到黔西南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八是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培养夯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党外代表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做好统战工作,必须更好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首先要选好人,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全州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注重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大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要育好人,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选派优秀党外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交流任职,加强实践锻炼。关键要用好人,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支持党外干部依法依规行使职权,着力形成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

  九是持续打造“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提升峰会的影响力。提炼历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取得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摈弃不足、吸取精华,发挥统一战线人才、智力和人脉资源,凝智聚力,广泛收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注入更多统战元素,突出大统战、大联合特征,将峰会打造成全国统一战线服务贵州改革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打造成黔西南自治州扩大对外开放和“招人引会、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提高黔西南试验区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