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2197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7-21

沿河:一片古茶园 带富一方土

□田 烈 冉 叶

  沿河自治县塘坝镇的榨子、楠木等村,生长着4万多株100余年树龄的人工培育古茶树。近年来,该县按照“强龙头、扩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围绕古茶园做文章,做强、做大古茶品牌,使之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古茶好

  “千年古茶就是好,其它地方茶青才卖40元一斤,我们这里老茶要卖80元一斤。”来到塘坝镇楠木村,年近70的村民冯文英跨在树上一边采茶一边说。老人口中的老茶,就是沿河千年古茶。

  据了解,冯文英家有30多棵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茶树,平均分给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家是自己采;小儿子与儿媳都外出务工,地里的古茶每年都由老两口采摘,收入也归老人所有。

  “专家说,我采摘这棵老茶树已经有1200年历史了。我们每年头次采的老茶青可以卖500多元,一年光卖老茶青就有近2万元的收入。”冯文英笑着说。

  在楠木村,像冯文英这样依托古茶树脱离贫困的人家还有许多——每到傍晚,沿河千年古茶公司门口排起长队交售茶青的场景,便是很好的证明。

  今年自古茶开采以来,该公司从每天下午5点左右开始收购茶青,要到晚上8、9点钟才关门,傍晚7点左右门口更是排起30多人的长队,有老人、小孩,还有许多中青年人,很是热闹。从支出的账单看,最多一天共收购古茶200多单,最少一单支出13元、最多一单是3家人一起支出2163元。

  该公司总经理肖仕梅介绍说,古茶从今年3月18日开采以来,最少一天收购茶青400多斤,最多一天收购1200多斤、支出7.2万余元,全年已准备200万元用于收购茶青。

  据了解,像千年古茶公司一样专门从事古茶加工、销售的企业,在榨子、楠木等村还有4家。

  品牌强

  沿河千年古茶作为1000多年来人工栽培的古茶树,所产古茶在品质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古茶树在这个地方生长了几百上千年,它的树干有多高、根就扎得有多深,所产出的茶叶微量元素很丰富,香味突出、经久耐泡,并且还回甘。”该县古茶研究人员庹华明说。

  加上该县特别注重古茶树生态管理,严禁农户对古茶树施洒农药、化肥,所以古茶一上市就特别受消费者青睐。肖仕梅说,今年古茶虽还没上市,他们公司就已收到来自北京、重庆、深圳、江苏、天津等地经销商的催茶电话。

  同时,该县还为4860棵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古茶树挂上了二维码,只要用手机一扫,每棵树的树龄、树高、海拔等10项信息便会跃然于手机屏幕上,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古茶树资源,继而深入研究、开发、推广沿河千年古茶品牌。

  在各方对古茶的精心呵护、打造下,凭借千百年来人工培育古茶不可复制的品质,千年古茶已成为沿河的一张产业名片。近年来,千年古茶先后荣获“第十届国际名茶”金奖、贵州首届斗茶大赛“茶王”金奖、“中茶杯”一等奖、“中国好茶叶”金奖,该县也被授予“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中国千年古茶之乡”等称号。

  此外,该县还积极开疆拓土,建立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济南、重庆、贵阳等主体销售市场。2016年,仅榨子村就生产销售古茶9吨,实现产值540万元,。“沿河千年古茶”已然成为享誉国内的一个地方品牌。

  旅游兴

  随着沿河千年古茶知名度不断提高,榨子、楠木等村的乡村旅游也悄然兴起,人们都抱着好奇心到那里一睹古茶风采。

  “今年是我第三次来这里,觉得这里是休闲玩耍最好的地方,不仅有这么好的古茶,还有这么好的茶农。玩累了就联系一家农户,在他家休息、和他们一起吃饭,价格是20-30元一个人。吃的很有特色,有古茶青炒鸡蛋、椿茎炒鸡蛋、菜豆花、渣豆腐和‘红松板子’腊肉等,好吃又实惠。”来自沿河县城的游客申素琼说。

  据游客说,他们在榨子、楠木等村游玩,可与农户联系好后自己上树采摘古茶,也可从农户手中收购古茶青,然后找当地有制作古茶经验的民间师傅教授,一起手工制作千年古茶,从而体验到千百年来当地群众采摘、加工古茶的乐趣。

  该县也瞄准这种商机,着手打造新的旅游景点。以榨子、楠木两村的千年古茶园为中心,在榨子、金竹、岩头、楠木4个相邻村建立集古茶生产、加工、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古茶文化公园,修建3条农业旅游观光产业路,形成“山顶看茶园、山腰看梯田、山脚看菜园”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带。

  “打造千年古茶公园以后,游客是一年比一年多。”楠木村古茶农周佐明说。在楠木村马家庄组只铺了碎石的停车场上,可看到不时停着自驾游的车辆,古茶树下也不时有新的游客在自拍游玩。

  目前,该县古茶公园栈道修建已完成1000多米,总投入70多万元的古茶院坎堆砌已全部完成。相信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古茶为依托的榨子、楠木两村的乡村旅游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