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 在贵州高原铮铮绽放
——追记晴隆原县委书记姜仕坤
□汤婷婷
人生足迹
1992年,姜仕坤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0年,姜仕坤被选举为晴隆县县长。
2014年,姜仕坤履职晴隆县委书记。
2015年,姜仕坤带病帮助群众卖羊。
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因病去世,年仅46岁。
感 悟
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
——姜仕坤
6月30日,在“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发布仪式现场,当姜仕坤的事迹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出现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
一个女孩紧紧地攥着双手,看着屏幕上慈祥而亲切的面庞,眼里含着泪水,她是姜仕坤的女儿田姗灵,代父亲前来领取勋章。
姜仕坤,一个英雄厚重的名字再次从茫茫大山传到大家耳边,一位慈爱远行的父亲仿佛从陡坡上、岩体间走向了大屏幕前的女儿。
田姗灵说,父亲总爱把人生比喻成二十四道拐,看起来有波折,可总是向上走的。
2010年初,姜仕坤被选举为晴隆县县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全国挂末的贫困县,产业发展滞后,城市管理混乱……
带领十几万贫困群众脱贫,姜仕坤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为了寻找到一条发展出路,他专注养羊产业,并不懂羊的他虚心求教,各方调研,誓要将“羊”文章做大做足。
针对农民养羊覆盖面不宽的问题,他找到县养羊专家、草地中心主任张大权。
张大权说,曾经通过扶贫方式帮助贫困农民养羊,但很多农民防疫技术不到位,缺乏管理措施,养羊成功率不高。
姜仕坤对张大权说:“种草养羊要造福千家万户,产业的根基一定要放在农户身上。
一定要坚定信心,晴隆的发展就像二十四道拐,虽然曲折,但总会前进的。”
在他的坚持下,晴隆种草养羊覆盖全县14个乡镇2万户,养羊户创收金额超过4亿元,群众的钱袋子真的鼓了起来。
为了群众的利益,他可以在锑矿划转中不顾个人安危与利益群体做斗争。
为了确定贫困乡镇的发展方向,他能够忍着痛风,一瘸一拐地爬上山头,察看经济林木的种植情况。
6年的孜孜以求,还以一方百姓的是“羊、茶、果、蔬、烟、薏”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
种草养羊,治荒脱贫得以不断升级;旅游业从无到有,“二十四道拐”旅游名片叫响……
几年来,他坚持的脱贫事业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0.8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5.13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4亿元增加到7.63亿元;贫困人口减少8.6万人。
“脱贫攻坚,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这是姜仕坤同志用心灵深处的力量喊出的铮铮誓言,他始终坚持带领老百姓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在2016年4月12日,因突发心脏病倒下去了,再没有起来。
姜仕坤遗体告别那天,人们一群群来到殡仪馆,见他最后一面。
94岁的离休干部赵善平,从晴隆赶到了兴义,一路上只是重复着一句话:“仕坤这么好的同志,怎么也要送一程啊!”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是姜仕坤同志追思会上,一位群众抄录的《念奴娇》词,晴隆人民用它表达对一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深切悼念和无尽追思。
姜仕坤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忠诚无私、执着追求,践行着时代的使命和担当,把英雄的壮歌永远留在了贵州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