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佳作
——《云上之爱》电影剧本专家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蒋兴华
由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主办,多彩贵州品牌研究院承办的“2016年全国影视剧本征集大赛优秀奖”——《云上之爱》电影剧本专家座谈会前不久在贵阳举行。《云上之爱》作者、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出席会议,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文化厅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近60人参加。座谈会上,与会者围绕《云上之爱》政治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巧妙统一等,踊跃发言。
大家一致认为,《云上之爱》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在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同时,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作者坚持用笔为党立言、为民呐喊,用心血写就《云上之爱》是一部紧扣时代、关注民生、思想深刻、给人启迪的充满正能量作品。与此同时,专家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剧本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
人物命运紧扣时代发展
记者了解到,《云上之爱》讲述了主人公王云农从小就有改变云头大山贫困面貌的梦想。大学毕业后,王云农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最后当上了县长、书记…… 故事以王云农为正能量人物代表与多方面人物纠葛层层展开,其中,有政治的、经济的、环保的、思想观念的矛盾冲突,又有与邪恶势力的较量和斗争,通过对王云农的浓墨重彩描写,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基层干部人物形象……
会上,《云上之爱》创作者李月成首先作了剧情和背景介绍:
关于剧本的创作,我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各方面的专家探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北京和金亿乾坤的王导讨论过这个剧本;2016年6月,在省政协和云头大山茅背冲茶场,分别召开过专家座谈会;前不久,在普安县又召开了一次专家座谈会,每次座谈会,专家们提出的意见都很好、很受启发。
关于剧本主题,我认为,第一,要符合时代主旋律,充满正能量。就是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效扶贫、改善民生、绿色发展、保护生态”是剧中的四面旗帜、四条主线。第二,要塑造好不同时期县委书记、县长的正面形象。剧本既要塑造好艰苦创业时期的书记、县长艰苦拼搏的形象,又要塑造好新时期会抓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大旅游,会用云计算、大数据的大思路,引进数十亿资金对全县实施全方面的扶贫开发,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关于主人公的成长背景,我用闪回的方式向观众交代清楚:要热爱这方水土,更要热爱这方水土上的人民。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一方人也要养活一方水土。要深刻认识这方水土,养好这方水土。人和自然共生和谐,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寻找出农村经济怎么发展的路子。要让作品展现贫困地区经济成功转型,就是要从污染转向绿色有机环保,从污染转向生态农业、大力种茶叶,抓好茶旅结合,富裕山里山乡。主人公的时间跨度为:一是童年的时候;二是上大学的时候;三是大学毕业后。
关于故事情节,第一,剧本展现的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爱。第二,围绕“只追求GDP”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的转变,故事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内涵丰富,一步步升华。因此,王云农决定从云头大山实际出发,保护青山绿水,让青山绿水造福山里人民,适合搞哪样就搞哪样,大山立体气候,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茶则茶,宜游则游,把民生“十有”做好,把环保做好,把旅游做好,把产业做好,把扶贫民生做好,然后大力发展茶产业,帮助老百姓致富。他爱人帮助王云农,争取到荣大集团的30个亿,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来谋划,在云头山县建起了扶贫云、茶云、电商,村村有电商、农民变网民,线上线下繁忙的气象。以发展茶产业为依托,在茶山上发展“1244工程”,抓好产业脱贫这个根本,让家家户户都通过种茶和发展绿色产业脱贫致富。
一部关注“三农”的优秀作品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研究员吴吉祥说,《云上之爱》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深刻的认识、教育作用和较高的审美价值。作品通过两种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剧烈碰撞,两种不同发展路径的执着选择,党内健康与非健康两种力量的复杂较量,地方基层正义光明力量与邪恶黑暗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个人家庭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矛盾的处理,着力刻画了王云龙这一县委书记优秀代表的形象。王云龙经受了种种诱惑的考验,化解重重危机,跨越步步险境,带领云头山县人民群众迈上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群众富、生态美、开创多彩云头新未来”的伟丽大道。
省文化厅厅长、研究员徐静说:《云上之爱》以一所学校的学生因吃了矿污染河流中的鱼而导致死亡事件为切入口,讲述了一位代理县长王云农排除万难,带领云头山县从矿产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故事。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风雨、磨砺,甚至在遭受诬陷和不公之时,他依然不忘初心,凭借过人的胆识,刚直不阿的品质,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创发展了四球古茶绿色产业。《云上之爱》关注现实生活,抒写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典型的、生动的人物和事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选材具有贵州特点,更契合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当代精神。
省委政研室农改办主任、省文艺理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赵雪峰说,《云上之爱》,讲述了一个很好的贵州故事。作者李月成同志是长期从政的老领导,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他深刻把握了省委领导关于绿色产业的深刻论述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思想,因此取材高大上,笔底有风雷,有政治家的思想、哲学家的思考、艺术家的思维、作家诗人的诗意。因此,我说“三个一”:这是一部杰作,一部了不起的现实主义力作,一部探索“三农”问题的开山之作。
一部关注现实富于哲理的佳作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总经理刘庆鹰说:《云上之爱》这部厚重的大作,在当前我省繁荣文学创作的百花园中,又增添了难得的关注现实的鲜艳夺目的一朵鲜花,在全国影视剧本画廊中又展示了一幅颇具艺术感染力的画卷。
《云上之爱》能够获得全国影视剧本征集大赛优秀奖,主要原因不但在于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还在于作为农民的儿子、作为苗族同胞优秀代表的月成同志,能够围绕“百姓富生态美”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饱怀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意,积极投身于社会现实生活,精心研究多种不同类型的群体的生存、生活、工作、思想状态,敢于去触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社会焦点、难点、热点问题,写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别警示意义的作品。这部剧本展现了当代改革开放中正义与邪恶、真理与短视的大较量;表现了“保卫绿水青山”这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和民族存亡的大主题。剧本不仅写了这个大主题,而且写得深刻、生动,有高度、有力度,很接地气,直击人心。
国家一级导演、影视评论家杜汉杰、贾盛云发言说,《云上之爱》 热情讴歌了以王云龙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干部,在实现经济跨越转型,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深入推进精准扶贫事业中的先进事迹和曲折经历,剧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创作中,剧本选择了一个能够汇聚所有人物积极行动的中心事件,那就是“自杀式经济发展”与“绿色健康经济发展”的激烈冲突。在冲突中所有人物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行动,把情节推向一个一个的高潮。时而险象环生,时而悬念叠出,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感人。剧本阐述的主题,是当前经济社会热门的话题,那就是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云上之爱》通过无序开釆云山矿业带来无数灾难的故事叙述,佐证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一鲜明的主题,除此,剧本还有不少精彩之笔。
《云上之爱》巧妙地做到了政治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统一
《贵州民族报社》社长、总编辑农文成、贵阳晚报社原总编辑罗大胜等认为,《云上之爱》反映了贫困山区在经济跨越转型发展中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守住两条底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政治嘱托、政治要求,是一部政治性与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统一的具有思想引领的现实主义审美力作。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题材、民生题材、生态题材、贵州‘三农’题材、‘爱’的题材”内涵特征的高扬主旋律的作品。剧本通过人物的个性刻画和艺术表达,通过男女主角的演绎诠释了贵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文精神。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发展伦理冲突来实现“以事说理”,使剧本的内涵极具思想性。另外,《云上之爱》,视觉观赏性好,剧本运用电影的蒙太奇表现形式,实现了把贵州的区域山水特色、文化特征与故事发生地的典型环境“起承转合融”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省作协副主席、《山花》杂志社社长、主编李寂荡认为,《云上之爱》语言简练,画面感强,情节一波三折,故事紧凑。写一个代理县长治理污染,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实现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化的目标,他为此付出的艰苦努力,较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人物形象。作品主题鲜明,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敢于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剧本为诠释这个主题而设计的人物,情节是较为有效的。
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立说,《云上之爱》剧本多次征求专家学者及普安县当地文学爱好者的意见进行多次打磨后,一次比一次完善。
针对剧本的时代性和在普安县有原形,罗立希望《云上之爱》在普安拍摄。罗立说,剧中王云龙外出推介招商这类例子在推介普安旅游和普安红茶品牌中就举不胜举:“普安红”产业脱贫品牌由时任省委书记赵克志取名,到现任省委书记陈敏尔带着企业到韩国等推介,到州长杨永英带着企业到西北等地推介,到县长、县委书记到贵阳到北京推介等等,剧情不仅契合了普安70--80年代工矿业与农业产业发展间的矛盾和冲突,又契合当前普安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产业发展的现状。罗立表示,为拍摄好《云上之爱》,普安一定会在各方面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