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石宇波通过提案指出,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 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石宇波委员建议: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共同关注心理健康
□本报记者 何 博
预防为主 关注心理精神疾病
试验已经证实:疾病大部分从情绪体开始。情绪体的某些堵塞表现在物质层次的肉体上,这些堵塞常常是由来自心智体的信念造成的,最后表现为疾病。
“身体上的不适或疾病往往会指向一个你大多没有察觉的内在情绪。” 石宇波委员表示。
石宇波委员向记者介绍,德国一位癌症医生瑞克,在研究过上万名病人后发现,癌症的病史与病人的情绪其实是相关连的。这些临床经验告诉他,大多数得到癌症的人,都曾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人生变故,他推断当人处于冲突、愤怒、哀伤等负面情绪中,却得不到适当的抒发时,将会演变成癌细胞。
人民日报曾经刊登: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 1600多万,1.5亿青少年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近年来,国家对居民精神卫生工作日益重视。特别是2013年《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使精神卫生工作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标志性事件。“精神心理疾病可防可治,预防工作要抓在前面。”石宇波委员指出。
2015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0部门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70%以上的县(市、区)将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部门防治能力
石宇波委员坦言,当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逐步走向职业化,政府也大力支持提倡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国家三甲医院均要成立心理科,中小学学校都要配备心理咨询师,可具体实行起来还是有难度。
另外,遍布在各地三级甲等以下的医院还没有能力设立心理咨询的科室或窗口。医院的心理治疗医生普遍反映:医院心理病症状患者逐年增多、致使床位非常的紧张,一是医生人数严重不足,每天面对众多的强迫症、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症状患者,每个来的人都是一个谜,需要一个个地来解开谜底。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话聊咨询;二是压力大,严重影响自身的心情与精神状态。
面对社会转型、老年潮的到来,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目前,在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人均40元的费用里,用于精神卫生的费用仅为0.98元;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而全球平均水平是4.36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低于全球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平均2.03名/10万人口的水平。此外,精神科医师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城市,2/3的农村地区没有为精神卫生疾病患者提供床位。
“虽然国家对精神卫生疾病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在医疗救治层面,提高全民精神卫生健康仍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 石宇波委员如是说。
石宇波委员建议,应当制定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保障政策,明确相关防治项目的经费补助办法。推动不同层次精神病专科医院之间,以及精神病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精神科之间建立对口协作支援关系,帮助基层医院培养精神卫生专业人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部门的精神疾病防治能力。
心理治疗需要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石宇波委员为指出,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优势力量,与相关部门和医院协作,运用现代社会先进的心理咨询技能,才能更有效的推动心理咨询在贵州的发展。
针对心理治疗复发率高的状况,石宇波委员建议,在医院增加辅助咨询与话疗的科室。一是在安全温馨、愉快放松的环境中,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手段与方法,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对曾经过往创伤事件的处理,使病人能够从多方面得到心理辅导,尽快恢复健康。同时,也弥补了因病员多而医生无法有足够时间咨询的状况。二是对工作、生活、情感压力过大,同事相处不良、生意伙伴失信、人际关系障碍,胸闷难受、心区疼痛(但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身体问题)、焦虑不安、容易发火、心情忧郁、失眠……等等亚健康人群,通过心理咨询师咨询,可以尽快摆脱不良心理状态的困境,以预防心理病患的发生。三是往往很多身体的疾病和过往的情绪、心理状态与事件相关,通过与之相关的心理咨询,有利于尽早恢复身体健康。以真正落实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精神。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有效推动全民心身健康发展。心理工作者,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是作为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国家重大灾害应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9.11事件,大量的心理工作者第一时间参与死伤家属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使死伤家属的情绪和精神得到及时的安慰和控制,为社会的安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贵州也同样具有这样一批心理工作者,例如:他们在贵州省心理工作者协会的组织下,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动了“心在一起——5.12贵州心理援助行动”,分期分批奔赴重灾区进行心理援助与抚慰,得到灾区人们的高度评价与赞扬,协会也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单位”。贵州省心理工作者协会,经贵州省科协和贵州省民政厅的审批成立,协会由39位理事、十位核心领导班子及专家组成员,来自社会、各大医院、院校心理学各学科著名专家教授及心理行业带头人,拥有省内独一无二的专业优势。在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中被评为国家3A级社会组织,并获得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职能的资格。所以说贵州具有这样一个成熟的社会心理咨询力量,他们的发展有利于开展医院心理咨询窗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