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2132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7-03-22

生态环境的维护者

——省政协委员刘济明印象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其实, 与省政协委员刘济明接触并不多。最初与刘济明的相识,是他在许多会议上的发言和他的提案。近来,由于电话号码的缘故成为微信朋友后,对他的了解便渐渐多起来。

  说实在的,两者相比,记者更喜欢微信中的刘济明。这倒不是刘济明有两副面孔,会上一套,会下一套,而是他的随性让感觉更人情味多了许多。比如,在他的工作上和提案里,是看不出为父、为夫和为子的一面,但在微信里,他对年老母亲的关怀,对妻子的关心,对儿子婚事的关爱以及对大学生们事业和学绩的关注等,均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许是有感而发,也许在朋友圈不需要掩饰和担心说错什么,刘济明在微信传递出来的心声,表达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思。

  自然,从对刘济明的总体印象上,还是他作为一个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的形象感动了记者。

  记者了解到,刘济明的社会身份不少,作为两届省政协委员,他是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生导师,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负责人,又是九三学社省委常委,省直贵州大学南区支社主委,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古树名木分会理事,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和省清洁发展机制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刘济明在科研、教学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除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3项外,他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他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林业厅项目2项;出版《喀斯特适生植物——小蓬竹研究Ⅰ》和《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专著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49篇,其中6篇被EI收录;因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他多次受到贵州大学表彰。在参政议政方面,他撰写的《关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被评为省政协年度优秀调研报告; 《关于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确保生态文明行行区建设的建议》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多篇提案,被选为省长督办提案;其《关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建议》、《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草案)的建议》等更是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

  

  刘济明提交的提案,总是一针见血,充满了政协委员的责任感。

  比如,他重点关注环保问题并提出的建议,可以说是真知灼见,

  为何会重点关注我省的环境保护建设,刘济明说, 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发展永远是时代的话题,但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没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各种环境问题就会接踵而至。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经济一边以7.5%左右的速度增长,一边以是15%的损失率,可以说得不偿失。

  针对记者提出的“我省的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他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石漠化严重;二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三是开发矿产资源带来的问题;四是水污染严重;五是地质灾害较严重;六是环境法制建设滞后。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未来,刘济明对此提出六点建议: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严格生态环境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引导群众共同关心生态环境。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 确保环保投入占GDP 的 1.5% 以上, 优先建设有利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 如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从生产的源头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着手, 把分散治理与集中控制结合起来, 把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结合起来。2.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制定有关政策、 法令, 并严格执法,让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付费。3.建立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强化生态委或环保局的建设,引进生态环保专门人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环境机构的重要考核指标,改变非专业人才过多的现状。4.制定并完善生态红线的划定技术,从地理区域红线、自然资源使用上线和污染物排放上限三个方面划出符合贵州实际的生态红线,使生态红线从一条众人关注的政策红线真正落地,并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成为一条可操作的实线。5.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对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全部进行达标处理。 6.防治土壤污染。在利用废水灌溉耕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进行净化处理。

  

  记者注意到,为了开好2016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问计于民,请参加会议的民主党派人士发表意见。

  会上,在交流的时候,坐圈上的一些人发了言,但发言跑题的太多,有的提具体的小问题,有的与经济工作完全无关。比如,有人说花果园有条路一直没得到很好的治理,脏、乱、差;有人说农业产业园区一年为何只评一次等等,与经济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省政府召开高层次人士的座谈会,需要高水平的是大视野的建议。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深思熟虑,刘济明以九三学社省委常委,省直贵州大学南区支社主委的省份和角度,提出了如下建议:1、为了我省经济持续良好发展,需要对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总结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清除发展的障碍。2、烟、酒、煤是我省传统的支柱产业,从发展来看,这些产业的前途不好,比如禁烟限酒,能源结构的改善,建议尽快找到我省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并注重新兴支柱产业的培育。3、我省GDP连续几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位于全国前列,但GDP质量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注重GDP的质量。在传统的投资、消费和对外贸易三要素中,各占比如何?我认为还是以投资为主。另外,水分有多少?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对GDP的贡献又是多少?4、我们国家和我们省,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但这种低成本要素逐渐消失,怎么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高续发展?国家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何打算?应该做足创新驱动发展的功课。5、经济发展的长板与短板问题,有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补短板?做优做强长板不行吗?一个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优势,没有必要去全面发展,比如一个人是不是要数、理、化、史、地、生、文、外、音、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 6、有必要让群众知道我们政府的债务情况,究竟政府欠多少债?如何去化解这些债务?

  刘济明提出的建议,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