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贵州发展鼓与呼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参会侧记
□本报记者 潘 建
“建议打造‘一带一路’中轴线构建国家战略安全脊梁……”
“建设水运航道,发展水运沿线旅游……”
“建议把革命老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
3月1日上午10时许,贵阳龙洞堡机场,碧空如洗。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承载着贵州各族人民的殷殷期盼与嘱托,带着提案和建议,带着认真履职的责任和参政议政的热情,登机赴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为开好此次会议,委员们立足贵州,放眼全国,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精准扶贫、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完善环境保护、增强文化建设、改善和保障民生等方面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精心准备提案。
在贵阳龙洞堡机场候机厅,委员们精神饱满,激情满怀。委员们认为,过去的一年,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强力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获批建设并加快推进。委员们为贵州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同时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满怀期待。
“建议打造‘一带一路’中轴线构建国家战略安全脊梁。”这是谢庆生委员准备的提案内容。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他还将提出关于通过“古苗疆走廊”国际通道的挖掘与建设,推动贵州纳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建议。
身处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重地,“大数据”也是委员们关注的话题,谢晓尧委员还将提交关于数据开放共享推动大数据应用的建议。
作为一名学者,顾久委员关注中华话语系统的建设。他说:“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话语系统,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他建议要用自己的话语系统面向世界。
潘晓慧委员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将关注食品、药品以及日用品安全问题,希望国家在这方面要加大监管和惩治的力度。
陆洪光委员说:“今年我的提案主要是在城镇推广家庭医生制,老百姓希望就医方便,有了病以后,能够在就地就近治疗,推广家庭医生制,这样更能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王世杰委员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今年,他将向大会提交建设水运航道,发展水运沿线旅游的提案。他说,在山区地区河流的上游,我们建的基本上以水电为主、发电为主的大坝,所以对这种大坝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能否采用翻坝这种方式,把河道沿线一些贫困群众居住的地方,同时风景又是特别秀丽的地方,把它开发出来,用旅游带动这一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姜刚杰委员的提案事关国家脱贫攻坚,他建议把革命老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加大对西部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力度,实行差别化政策,增加投入,加速发展。他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不仅要立足省内更要有全局眼光、全局视野,不仅要讲好贵州故事,反映贵州人民的心声,更要关注中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国家层面考虑是否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使其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接地气、听民声,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是百姓的所思所盼;
建真言、谋良策,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议,关乎国家未来。
2017年是中国进一步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打响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委员们表示,一定不辜负贵州各族人民的重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讲好贵州故事,传递贵州声音,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在接下来的十多天会议时间里,他们将精心准备大会发言和提案,认真听取并审议好、讨论好大会的有关报告和文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等积极建言献策,充分表达贵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凝聚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