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思南县智力支边工作一瞥
□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思南县智力支边办紧紧围绕思南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攻坚扶贫”精神,把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提高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作为治本之策,创新思路办实事,协调服务促发展,在帮扶工作中,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思南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点”为“面”开展智力支边工作
思南县位于我省东北部,乌江中下游,属武陵山集中连片开发贫困地区。该县地域面积2230.5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道)、526个村(社区),在“八七扶贫攻坚时期”,由于思南县未能纳入国家级贫困县,错失了国家早期的扶贫开发政策、资金支持,导致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起步较晚。加上受乌江梯级电站开发影响,乌江航运中断,在陆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致使该县扶贫开发曾一度推进缓慢。
针对思南县的实际情况,该县智力支边办为打开帮扶工作新路子,经过调研,决定将“思南丰源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作为办公室的联系点。
如何以“点”为“面”开展智力支边工作,该办的做法为:一是高标准,高规划建设。合作社建设之初,受财力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合作社发展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2012年,该办与合作社合作,通过借鉴省内外农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与投资方一道重新对合作社进行规划,围绕“农业科技园、农业示范园、农业休闲观光园” “三园”建设目标,立足高标准、高起点、高规划,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科学规划、项目支持,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聘请省内外专家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将整个园区划分为精品水果园区、水产养殖区、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按照园区规划引进名、优、特品种进行示范种植。目前,合作社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二是让合作社成为“造血干细胞”。合作社由便民服务中心党总支组织当地群众进园务工,获取务工收入,园区技术人员精心指导,同时对在园区务工群众及村组干部进行技术培训,群众获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然后扩大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专业合作社回收产品,进行深加工,推向市场,通过这种形式群众既增加收入又掌握先进的科学种植技术,让合作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造血干细胞”。目前已培训农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余元。 三是积极争取部门资金支持。在不断发展壮大中,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各种涉农项目的投入和社会资金的融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下一步,该办将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合作社建设配套农产品保鲜库,农产品交易市场,生物肥料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厂,大型养殖厂,大型沼气池建设,推行种、养、加工立体化种养殖和实现无公害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为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目前,该办联系的合作社在产业园种植葡萄300亩,橘柚200亩,竹笋300亩,蔬菜500亩,建设休闲观光鱼塘200亩,花卉苗圃场500亩。
创新思路 大力推进智力帮扶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该办在助推思南县级经济发展、推进扶贫开发、建设美丽乡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所以取得成绩,是该办创新思路,选择一个联系点开展智力支边工作。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联系点开展智力支边工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办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搞智力支边扶贫,仅靠办公室的人是不够的,一定要创新思路开展智力支边工作,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智力支边工作。目前,铜仁市智力支边办公室基本都设在县政协,应该说,智力支边工作本身缺乏基金、技术和政策,其核心突出在“智力”上,主要抓手突出在“协调”上,只有协调好各方力量,才能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譬如,我们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中,充分调动民革思南支部和工商联的力量,通过开展调研,为“雷公门”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提出的积极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再如,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调动工商联的力量,发挥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优势,团结和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深入开展驻村帮扶,以解决大河坝镇柏岩村办公场所建设为突破口,采取资金补贴、企业捐助等形式解决了柏岩村村级办公场所及室内办公设备资金近15万元。联系旅台人士在兴隆乡设立了“中国滋根郭復光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已向该乡学校捐赠资金138万元,该项目将持续进行下去。因此,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挖掘各种资源,让他们投身到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中去,帮助进行讲学、培训、技术服务等智力支持,对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产生巨大的帮扶效应。除此,我们还将该镇的鹅溪村打造成为思南县的小康寨示范建设村,目前该村已有80%的居民使用自来水,全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全村实施农村电力改造,使用电压为380v,通讯工具户户通,村级活动室已连接宽带,有远程教育站点,村级活动场所;省级“一事一议”项目与省级小康寨项目共投入资金400万元,建民族村寨寨门1个,硬化了304省道至村委会旅游观光大道1条,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公厕一所,风雨桥2座,荷花池1个,观望台1个,停车场1个,硬化了村级活动场所120平方米,完成集中建房20户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规划用房。
其次,要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授人以鱼”,是一种短平快,输血式的帮扶模式。而“授人以渔”,是一种更长远、更符合我们西部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帮扶方式。近两年来,我们从联系的思南丰源生态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帮扶效益中看到,合作社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带动农户1000余户,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余元。合作社实现经济效益近500万元。在鹅溪村以发展农村常规的种养殖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饲养家禽、猪、牛、羊等畜牧,核桃、歪嘴李等特色产业。生活富裕了,还要精神生活充实。近年来,该村每年在开展一次大型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开展了“五个一百”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文化三下乡活动。从今年开始,该村每年春节开展一次村民运动会和开展民间手工艺滕编和花甜粑小吃展示活动。为提高村民们的烹调技术,我们特邀请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到该村进行中式烹调培训。
下一步,该办的智力支边工作如何走,该办负责人表示: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扶贫,带动农村“四化同步”发展,实施智力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素质“等有关要求,把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提高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作为治本之策,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总之,继续将“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进一步搞好智力支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