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精准落地 精准推进
——清镇麦格乡小谷陇村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罗筑玲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和消除绝对困。《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贵阳要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率先落实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十三五”期间,贵阳要按照“高一格”要求,实施大数据精准扶贫工程,具体目标是:通过低保线和脱贫线“两线合一”,实现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本课题组针对这个问题经过分析,决定选择贵阳市具有代表的清镇麦格乡小谷陇村进行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与镇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等调研方式。小谷陇村虽然人口不多,但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贵阳市村镇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村镇的扶贫工作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贡献。在开展精准扶贫中把握精准施策,安排精准落地,落实精准推进,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济优势,探索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2016年6月13日,本课题调研组到清镇麦格乡小谷陇村就关于小谷陇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认为对于有着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发达的清镇麦格乡小谷陇村而言,应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调研组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以小谷陇村为案例来研究促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 贫困现状与因致贫原因分析
清镇麦格乡小谷陇村是贵阳市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小谷陇村全村总人口数676人,耕地面积543亩,辖5个村民组。经济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全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人口总数:676人 农业人口:670人 非农业人口:6人,行政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3.0亩, 全乡现低收入有30户,五保户7户7人,低保户7户15人,贫困人共77人,贫困发生率为11.4%。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因病致贫。30户贫困户中因车祸残致贫1户,不能政常劳动,长期生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医疗费用高昂,导致农户债台高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3%户;(二)是因子女上学致贫。受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的贫困户占6%户;(三)是人口素质偏低而致贫。(四)是五保户是因缺劳动力致贫,五保户贫困户占23%;(五)是因灾致贫,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了农民生产的不稳定,损失较大,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占18%户。(六)是因其它原因而致贫的贫困户占30%户。
二、扶贫目标
按照《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精神,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小谷陇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小谷陇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对推进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建议
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小谷陇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消除贫困,生态与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生态越差,就越来越贫困,保护生态环境,是小谷陇村实现精准扶贫的必然之路。
(一)找准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着力点
1、发展“公司+农户生态养殖模式”:“猪(鸡)—沼—果(菜)生态养殖模式”例用小谷陇村生态环境好、生态资源丰富的特点,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为重点生态养殖业。在小谷陇村有很多农户退耕还林后,林地还可以有发展生态产业的空间,可以连片规模发展林下养鸡等养殖业。发展“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猪(鸡)—沼—果(草、林、菜)生态养殖模式是把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型养殖模式,既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生态产业,通过这种模式猪(鸡)场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被种植物完全吸收利用,不会对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有效地解决力种植园的有机肥来源问题,相互补充,互为需求,这样就可以使养猪场不向外界排放污染物,达到环保生态的目的。2、发展“套作种植生态模式”:在玉米地、林地中间种植魔芋套种植生态种植模式,魔芋是一种现代人很喜欢的食品,深得人们喜爱,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的理想食品,市场前景很广,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3、小谷陇村要充分利用贵阳市大数据平台,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农村级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
(二)找准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立足点
小谷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来实施。开展自然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清洁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垃圾粪便排放等贫困群体最关心的问题,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目前全村已有25盏太阳能路灯,已经在节能环保是取得了成绩,目前小谷陇村正在规划新修通组道路2000米,计划新修沟渠6500米,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的效果,也美化了生态环境。
(三)找准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支撑点
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政府应扶持特色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建设。政府应出台助推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在生态扶贫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生态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小谷陇村政府应积极争取扶贫项目,使小谷陇村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村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找小谷陇村准精准扶贫的辐射点
加快发展小谷陇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建立网上建立“互联网医疗”模式,加强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投入,在卫生所建立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解决上网就诊的“互联网医疗”模式,打破传统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贫困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和完善五保户、贫困户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建立小谷陇村贫困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使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多方面开展小谷陇村教师培训,提升小谷陇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针对小谷陇村小学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低的现状,开展支教扶贫,同时依托国培计划对小谷陇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
(五)找准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结合点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充分依托小谷陇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的必然之路。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脱贫致富,只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让小谷陇村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1、是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要给予奖励,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业给予取缔,按照谁受益谁保环境,谁破坏谁还原的原则,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既要激励经济欠发达的小谷陇村坚定“守住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也要防止出现因环境保护而跟不上社会整体发展步伐、守着绿水青山“没有饭吃”的尴尬局面,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的矛盾。2、要建好班子。要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三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3、要落实责任考核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与生态环境保护业绩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取得成绩的又保护生态环境的干部,要给予提拔的重用,对破坏环境的干部要终身追究责任,4、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素质。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等、靠、要”思想永远都不可能富起来,只有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以小谷陇村精准扶贫生态模式为案例研究对贵阳市在开展精准扶贫中怎样把握精准施策,怎样安排精准落地,怎样落实精准推进,怎样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怎样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它将为贵阳市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贵阳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之路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