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2066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1-17

  贵州地处“三不沿”内陆地区,过去长期受到交通瓶颈制约,加之开放型经济配套“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外向型产业基础薄弱,对外贸易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短板,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据统计,2003年以前,贵州进出口总额年均6-7亿美元,200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贵州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大幅增长。201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约108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约 104.3亿美元,预计年底进出口总额达130亿美元。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近年来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增速较快,但规模仍位列全国31个省份的后几位。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建省委、省政协委员李瑶就推动全省外贸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两份建议并案后形成了《关于推进贵州省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发展的建议》提案。该提案建议:

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补齐我省对外贸易短板

□本报记者 杜 薇

  对外贸易是短板 传统出口市场依赖大

  经过调研,民建省委发现,贵州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出口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在贸易结构以一般贸易、货物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占比很小,对传统出口市场依赖较大,新兴出口市场份额抢占不够;三是外贸出口主要依靠瓮福、开磷等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较小。

  在李瑶委员看来,我省对外贸易单从传统产业入手,难以实现贵州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应抢抓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依托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创新政策及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优势,着力发展六大现代服务业,促进我省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民建省委和李瑶委员建议:

  发展跨境电商产业。跨境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重要推手之一。2014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消费的数额,贵阳排全国前十,呈现出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加快申报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在拓宽进口消费市场的同时,将贵州本土的特色产品推出去,打响贵州品牌。

  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加快离岸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借助贵阳综保区等已具备产业基础的园区积极推动形成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推进服务贸易发展。

  发展离岸数据服务业务。依托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离岸数据中心,承担境外数据外包业务,以吸引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产业链及国际大型企业落户贵州。

  推动成立区域结算中心甚至全球资金集中管理中心。积极向有关国家部委争取创新试点政策,并出台更优惠的税收、人才配套政策,吸引跨国企业结算公司入黔,努力打造离岸结算聚集地。

  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争取适合贵州特点的金融改革政策落地,并在全省“1+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内试点推行,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业务,支持省内企业,特别是研发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扩展新的业务。

  发展配套物流产业。在“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配套物流产业,形成集运输、仓储、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迅速培育我省外贸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抢占新兴出口市场份额

  近日,民建省委和李瑶委员都收到了提案承办单位贵阳市政府、贵阳海关、省商务厅、省发改委以及省经信委的回复。

  贵阳市政府在提案回复中表示,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贵州版的重要精神,抢抓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先机,贵阳市认真梳理了跨境电商税改新政要点,并结合“税改新政一年过渡期”最新情况,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必需的软硬件建设等基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以贵州(贵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作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抓手,按照“一中心、三基地”功能布局,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包括跨境电商结算中心、跨复合监管仓储基地、进出口商品体验基地(展示交易基地)、跨境电商总部及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二是积极推进与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协同发展,将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区位优势与贵阳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相结合,合作共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分园,并参照天津港区,将飞机跑道末端涵盖在园区内,进境货物可以直接进入园区。三是在已建成的贵阳综合保税区保税交易展示海关监管端、贵阳综合保税区保税交易展示国检监管端及贵阳综合保税区保税交易展示仓储管理系统(WMS)与销售管理系统基础上,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海关复合监管仓及分拣系统的基础建设,实现线上贸易和线下供应链服务的有机结合,形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提升整体水平。四是依托已组建的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丝路电商基金等基金,扶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洽谈并争取吸引一批国际、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和相关上下游产业关联企业进驻。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外包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给内陆地区承接国际外包带来很大的机遇。”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该提案时表示,“省商务厅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一是依托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服务外包特色园,积极开拓离岸外包市场,重点发展欧美、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二是依托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基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大数据基地、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搭建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有效平台,培育一批重点软件出口企业,拓展软件外包业务,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通过引进行业领先企业与培育本地企业相结合的模式,着力拓展服务外包产业链。三是统筹用好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贵州商务发展基金,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服务贸易知名展洽活动,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专业展会,积极推介‘贵州服务’品牌。”

  据介绍,离岸数据中心是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转移、跨国公司数据处理分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要特点就是在特定区域内(具备“境内关外”特点,如综合保税区),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开展离岸数据服务业务。“目前,贵阳市正依托“贵阳综合保税区数据中心”(围网区内)平台,充分利用我省建设跨境数据自由港及我区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单位的先发优势,积极探索离岸数据中心业务模式,在条件成熟时申建离岸数据中心。”贵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众所周知,金融业在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我省将依托国家外汇管理局给予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政策,创造了“三个全省第一”,即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已融入境外低成本资金3.1亿美元)、实现了全省第一笔资本金意愿结汇(已结汇1.6亿美元)、全省第一家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运营。同时,引入国内知名的供应链金融、碳资产开发、产业基金等企业,于2015年11月注册成立了贵州绿色金融交易中心,目前正在抓紧开业前的筹备工作。此外,我省还要积极发挥外汇试点政策优势和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集聚境内外社会资本,积极探索构建绿色产业基金、互联网金融、政策性担保公司等金融生态圈,为入驻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增信担保以及助推企业上市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正如提案中所说,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是促进我省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省发改委在回复中表示,我省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我省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努力完善物流配套,服务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6个标准化仓库、1个集装箱堆场;启动了5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建设工作,完成了保税公共监管仓库的划分及通电、通讯保障;积极协助省邮政公司向上申请设立贵阳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并申请建立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东盟等重点流向国家或地区国际邮件总包直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