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工商联:“五好”后不停歇 推陈出新助发展
□李 或
独山县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独山县委副书记、县长蒋海航谈起工商联和商会工作时,如数家珍,生动风趣又充满斗志:“独山县争创‘五好’工商联,是为了表明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如果有‘六好’工商联,我们还会努力争取!”
开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目标绩效考核工作,激活民间投资建成本土企业一条街,着力“独商回归”建成贵州最大轴承产业园,建立轮值机制激发兼职副主席履职热情……一项项亮点工作,推动独山县工商联在“五好”基层工商联建设的道路上积极前行。
以“考核机制”当好参谋助手
独山县工商联正是以一颗争取“六好”的心,积极完成各项工作,这种热情与担当也受到了县委、政府的重视。早在2013年,县委、县政府就对工商联委以重任——承担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这项工作,也是在这年,工商联逐步完善、健全了考核机制,达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要求。
这项考核的具体流程是,年初时,县委、县政府确定每个园区、每个镇年内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同时全县科级干部也都有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任务。为了定下考核评价标准,工商联专门编写了《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用平时检查加上年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出优秀者,最终由县委、政府确定并表彰。独山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李光祥说:“没有这套考核机制时,很多人对工商联的工作根本不了解,建立这套考核办法后,工商联的工作大为改观,把政府参谋助手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了全新的“部门干部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机制,独山县所有部门参与到了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绩。工商联不仅推动了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又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全县“六园区三镇”以及县里科级干部一年度的表彰依据。
此后独山县工商联再接再厉,又创新建立了“兼职副主席轮流履职制度”。2011年换届后,工商联共有15位副主席。怎样充分发挥这15名副主席的作用?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副主席履职的热情和积极性?最终,工商联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确定每年由三位副主席组成一个轮值小组并选出组长,履行当年的兼职副主席职责。每个轮值小组都有几大任务,包括推动引商招商以及领衔组织常执委赴外考察学习,还要组织一次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力的光彩活动。
“兼职副主席轮流履职制度”的实施效果非常好,第一年轮值小组带领执常委赴江苏考察,此后还去了广西、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去年轮值小组还专门从深圳请来专家,为企业家开展培训。每年执委会上,轮值小组的组长要做《年度轮值履职工作报告》,并完成与下一个轮值小组的交接活动。这项轮流履职制度,激发了兼职副主席的热情与潜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智慧、思考与担当,工商联的工作也年年推陈出新。
以“招商引资”建起轴承产业园
不管是“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制度”所考核的园区、镇和科级干部,还是每年履职的轮值小组,他们的任务中都有一项是招商引资,可见其在独山县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独山县的轴承产业和轴承产业协会,就是招商引资的成果。
独山县原本没有轴承产业,但是有3万多人在浙江慈溪务工,大部分人从事轴承加工工作。从2013年开始,独山县委着力推动“独商回归”工程,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赶赴慈溪,拿出极具吸引力的扶持政策,诚意邀请独山籍老板回家乡创业。最终谭开余、岑显礼等26位独商回归,入驻了轴承创业园,不仅组成了有轴承企业40余家、生产线200多条、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贵州最大轴承加工基地,更成为全省“双创”示范基地。
“我们刚在慈溪办厂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起步是真的很难。”在轴承创业园,回归家乡创业的岑显礼说。现在县里不但给他们提供了“三免两减半”的标准厂房和水电费优惠等很具吸引力的政策,同时给了他们更大的关心和支持,有问题随时都可以找县领导协调解决。“而且慈溪现在招工难,而在老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吸引我们回来的重要原因。”岑显礼说,虽然贵州的交通成本相对高一点,但综合起来看,还是很有投资优势的。“毕竟离家近,本乡本土,有感情。”
有了轴承产业,随后便成立了轴承产业协会,也在扩大产业规模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归的独商不但吸引了更多的独山籍企业家陆续回乡,还引来了福建、山东等地的企业家前来办厂。
本土企业与小微企业的亮丽风景
在招商引资之外,独山县工商联对发展本土民营企业也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工商联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县内民间投资建设项目申请用地企业调研与建议的报告》。这份报告最终呈报县委,并获得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
这份报告主要是为解决南大、黎剑、新众和、睿南郡府、茂盛源、新环宇、百汇药业、怡心山庄等本土企业的发展用地问题。最终这些企业集中落户在环西路投资发展,用地近300亩,以此激活的民间资本达3.2亿元以上。建成这条集高中低档汽车贸易、汽车美容、机动车贸易和配件销售、维护保养、物流配送、高档酒店、商住开发为一体,营销辐射周边5县市的机动车商贸与本土企业一条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工商联的调研与工作,也使这条街道成为激活民间投资的一道亮丽风景。
除了这些企业,独山县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它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目前大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由于自身的“小、散、弱”,以及小微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不能迅速及时地了解相关政策,也不能及时反映生产经营的困难及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发展。
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小微企业在推动独山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今年4月,独山县 19家驻县企业自发组建了小微企业商会。历时近5个月,吸引了300余家会员企业加入。在9月份的商会成立大会上,300多家企业的代表冒着大雨,慷慨激昂地宣誓。小微企业商会也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重视以及工商联的指导和扶持,商会着力为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积极组织会员参加扶贫济困等慈善事业,定期对会员企业进行行业规范、政策的宣传培训,为独山县的小微企业打造资源共享、行业互助、强弱相扶、强强联合的合作平台。
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亮点工作,但正如蒋海航所说,“五好”之后,还有“六好”,独山县工商联在建设“五好”上的坚定决心与积极热情永不停歇。
独山县本土企业一条街
2015年9月,独山县小微企业商会正式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