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总量 调结构 促转型
——岑巩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纪实
□包红艳 徐学练
近日,走进岑巩县雨林服饰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忙着赶制服装,虽然很忙,却藏不住脸上的笑容。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公司的效益很好,忙都忙不过来哦。”公司总经理吴明斌说,工人工资都是计件的,公司效益好,工人自然高兴。
“十二五”以来,岑巩县工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得到加快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0的14户增加到2015年的41户,新增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由“十一五”末的17.9亿元增加到“十二五”末的67亿元,增加值由2.02亿元增加到14亿元,工业经济以平均每年19.2%的增长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黔东南自治州中上等位次。
工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为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入,该县加快落后产能淘汰,积极推广信息化、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5年间,全县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6.4亿元,完成淘汰落后产能9.8万吨,已完成省政府下达该县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 -40.8%,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目标。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0的14户增加到2016年的49户,新增35户。实现工业投资累计达7.8亿元,完成州下达的目标任务序时进度。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新开工项目8个(亿元项目3个),续建项目7个(亿元项目3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8.27亿元,同期比增长16.1%;增加值累计完成12.21亿元,同期比增长17%;实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7.13亿元,累计增长18.6%,产销率为98.04%;工业增值税2232万元,增长13.9%。
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该县大力培育酒店、超市、饮食店等限上企业。期间,新增限上企业31户。稳步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政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惠民商务工程。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837万元,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任务115979.2万元,预计全年达116300万元。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该县“三大网络”营运商在该县内累计投入资金6870万元,建成4G基站165个,农村网络覆盖率达95%以上。预计到2018年,将实现全县100%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2020年实现4G网络全覆盖。
同时,该县电商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自2015年底建设完成以来,累计参训人员达1200余人次,培养专业电商人才200人以上,电商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3家,线下体验馆入驻企业20多家,展出岑巩及周边县名优农特产品6大类80多个品种。乡镇及村级站点已建成35个,预计于2016年底完成不少于50个电商服务站点,实现网络销售额1.62亿元,带动贫困就业人员,帮助农民节资1040万元。目前,已基本实现80%的农产品生产者通过电商渠道宣传和销售农特产品。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该县大力构建“一区六园”(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电子轻纺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省级“511”民营经济培育示范园区为载体,规划了水尾建材产业园,实现重点区域建设建材产业抱团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产业、装备制造、轻纺、电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化工产业、特色食品加工等八大产业推动全县经济做大做强。
“十三五”期间,岑巩县将狠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和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两加一推”主基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统揽,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扩大工业总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县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园区为载体,加快发展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资源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食品深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比2015年翻一番,力争达到170亿元,增加值达30亿元,工业投资500万元以上力争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