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53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26

  在前不久举办的贵州儿童文化产品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及学者畅谈了贵州儿童文化产品的成绩与不足。大家认为,从业界来看,贵州儿童文化产品在创作的数量、质量、影响力远远不及其他省份,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巨大。

我省儿童文学创作要彰显“贵州元素”

□本报记者 曾 丹

  儿童作品的窘境

  前段时间,《喜羊羊》等国产动画片因“暴力失度语言粗俗”问题被央视点名批评,国家广电部门也发出倡议,呼吁共同抵制儿童文化产品中的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等不良元素。

  “近些年,儿童因模仿影视、动漫中的情节而造成自身和他人严重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家长因担心国产动漫中的暴力、脏话、吸烟等的不良影响而禁止孩子看电视。”有专家指出,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是直接作用于感官而诉诸心灵的,对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既不易觉察又根深蒂固。儿童心智发育尚不健全,很容易被文化产品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所影响。

  “现在的孩子都没有了物质需求的担忧,但精神食粮确实欠营养。”在前不久举办的贵州儿童文化产品高峰论坛上,有学者指出,需要认真对待孩子的文化需求,体察和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说,是需要创造一个活跃的文化市场环境,让各色的人群,丰富的文化需求,都真正得到满足。

  “我们的文化市场环境中,孩子的内心世界又是否获得关照?现在儿童类文化产品,不可谓不多,但放眼望去,恐怕很难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专家认为,一段时间以来,粗制滥造的儿童文化作品倒是不少,但缺乏创意,不见匠心,也毫无童趣。

  记者在贵阳市内一家知名的幼儿教育机构采访时,这里的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在那里除了可以玩到各种精美的玩具之外,还可以阅读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但是,老师们还是时不时的会听到孩子觉得“无聊”时发出的感叹。

  “在多如繁星的儿童文化产品中,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洗礼且被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喜爱的作品确实屈指可数。”有专家指出,在当下“速食文化”的影响下,优秀的儿童文化产品更是少之又少。

  “贵州元素”的欠缺

  前段时间,由省作协、省青少年文学委员会、贵阳市作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何伊经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省内30多位知名文化人士及小读者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何伊经是我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以来,已先后推出了《乒乓小勇士》、《小福尔摩斯和他的伙伴们》、《杜娜娜的开心事儿》等四部颇受读者欢迎和评论界好评的儿童文学作品。

  “贵州的儿童文学,从改革开放算起,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前期繁荣期;90年代初至新世纪相对沉寂期,以及近十年来复苏期。但即便在最繁荣的时候,相对别的文学体裁,贵州的儿童文学也是比较边缘和冷清的。”省作协副主席、省青少年文学委员会主任戴冰说,在这种背景下,何伊经能坚持儿童文学创作,至今笔耕不辍,实在难能可贵。

  “前些年,我省就召开了好几场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这是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极大鼓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5月30日,省作协就为我省知名作家姚晓英创作的《嘟嘟我是你爸爸》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嘟嘟我是你爸爸》以“成长”为主题,形象地向读者传达了“人生活在群体中,必须接受各种约束”的道理。作者结合自身作为一个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成长,通过简单的故事,解读责任、解读社会担当,旨在强调关注儿童的成长就是对社会美好未来的关注,并希望此书能唤起家长的履职意识、唤起培养未成年人精神质量意识。该书的出版体现了我省相关机构对少年儿童心灵健康成长的关注,更是唤起社会各界对贵州儿童文学创作的关注。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贵州儿童文学的创作陷入低谷。”我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何伊经回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何伊经就读贵阳市师范学校时,系统的上过儿童文学课程。1999年,他的《乒乓小勇士》是贵州解放以来首部正式出版的长篇童话。“那时,一些儿童文学作家或停笔或改行或出走,省内唯一一个儿童文学发表阵地《幼芽》杂志关闭。种种迹象表明,我省儿童文学创作陷入边缘和冷清的境地。”

  “虽然贵州作家有不少的儿童文学创作,但现代的贵州,还没有出现一支专门的或半专门的(有职业,但长期写作)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作品的基本数量还不够,还没有产生超出国界影响的第一流的作品,也还谈不上有具鲜明贵州风格与贵州特色,能自立于世界儿童文学之林,能代表一个时代的作品。”贵州儿童文学专家马筑生教授指出,虽然贵州中等师范学校的儿童文学教学曾经生机勃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贵州仅剩下一所贵阳幼儿师范学校,包括全国最早建立的中等师范学校——贵阳师范学校在内的贵州其余中师都先后或被撤消或被有关高校合并,儿童文学教学也随风飘去。当代贵州高等院校的儿童文学教学,只在少数院校的教育系小学、幼儿教育专业开设,除现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外,贵州其他高等院校中文系,也基本上没有开设儿童文学课。与现代书面儿童文学有关的建设,如专门的儿童读物出版社、有影响的儿童文学社团等,贵州也跟不上国内其他省区。

  “营养食品”的魅力

  前不久,由贵阳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儿童互动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贵阳的展演获得了孩子们的极大喜爱。

  “座无虚席的剧场里,小观众们聚精会神地看剧,他们的情绪完全被带到剧情里,悲惨的结局让许多小观众流泪。”贵阳演艺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好的儿童剧,不仅能吸引儿童,还能将他们的家长吸引到剧场。所以相对于成人剧目,儿童剧常常会拥有更多的观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5年,贵阳演艺集团又以侗族民间传说创作了大型精品木偶儿童剧《侗寨寻歌》, 该剧围绕“寻歌”这一主题展开,全剧以充满童趣和神话色彩的故事场景,传达了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创造美好事物的朴素道理,彰显出多彩贵州的无穷魅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表达了艺术无国界的主题。该剧于2015年8月参加全国金狮奖比赛,荣获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优秀剧目奖。获奖之后在省内多地巡演收到良好的反响。

  “孩子们太需要文化产品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针对孩子们的文艺精品出现。”观看了《侗寨寻歌》的家长们在留言板说:“真没想到我们贵州能有这么好的木偶剧,这是为孩子们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贵州儿童文化产品的推广活动需要开展多位一体,有成果、有经验、有总结,具有值得推广的样本。”贵阳学院教授马筑生指出,最理想的推广活动,是“常态化”的而非“运动化”的,是一种发乎内心的自觉。 “但孩子在家庭的阅读是个问题。”马筑生告诫说,家长不要看到小孩读书就高兴,一定要看一看他手头上读的是什么书。现在不少出版商打着“国学”的名义,出版了不少未经筛选的、宣扬封建忠君礼教思想的书籍,这不利于培养小孩的现代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