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2046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10-13

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精心绘出建设发展“蓝图”

□张远鹏

  又是一个艳阳天,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上空一碧如洗。

  昔日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是生机勃勃。

  随着侗乡示范区规划展览馆、狮子山森林康养基地开工建设,这个去年9月才挂牌成立的全省唯一一个以“大健康产业”为主题的示范区已发生实质性蜕变。

  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路线图,努力把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两区”)建成贵州乃至西南地区面向珠三角的第一站、第一城、第一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取得了“开局良好、运转正常、建设有序、发展较快”的开局战果。

  2015年4月20日,省政府签署文件发布:批准在黔东南自治州设立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这是省委、省政府对黔东南自治州发展大健康产业优势的肯定。2015年9月1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主动作为,顺势而为,谋定而动,蓄力而发,借力腾飞。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示范区书写出了精彩篇章。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一个“指挥部”

  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两区”工作,示范区成立伊始,就坚持高位推进示范区建设发展。高标准成立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州委书记李飞跃、州长冯仕文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直接领导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发展和联动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高规格配备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示范区成立至今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均由州级领导担任。

  坚持规划引领,绘好一张“蓝图”

  示范区牢固树立规划先行、规划引领发展意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两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为“两区”建设发展指明方向。编制完成《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总体方案》;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纲要,并上报省政府待批。按照技术方案一流的标准做好相关专项规划,完成《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报省国土厅待批;编制了示范区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五村十寨”规划、《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初步成果已经完成,有望8月前全面完成相关规划设计。坚持民族文化优先,着力做好相关项目规划设计,先后完成了侗乡示范区规划展览馆、中国传统村落永久性会址及侗乡国际大酒店、侗乡客运中心等专项规划设计;启动了北科生物、东方斗牛城、洛香湖城市综合体、狮子山森林康养基地等专项规划设计。

  坚持基础先行,筑牢一块“基石”

  示范区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党工委、管委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抓落实,推动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两区”建设发展的基础。路网建设推进有序有效,完成横一线、纵一线16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实现全面通车。年底前,核心区主体路网骨架将基本形成。建成基本满足“两区”生产生活供水设施,洛贯水厂实现正常供水,日供水能力达1.1万吨;完成供水管网铺设21公里,配水管39.3公里,覆盖到相关企业、学校和村寨。供电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德刷220千伏变电站以及贯洞至洛香110千伏线路建设,完成供电线路建设100.8千米。建成标准厂房17.38万平方米。

  坚持招商抓手,下好一盘“先手棋”

  为把“两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神秘侗乡、养生天堂”目的地,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招大商、引龙头、树标杆、带集群”的理念,着力围绕“医、养、健、管、食、游”六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紧紧围绕从受精卵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预防到康复的全价值链覆盖,从政府到社会再到市场的全方位关联,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和项目库建设。目前已编制182.55亿元的项目库,其中医药医疗类项目12个投资44.9亿元,健康养生类项目4个投资33.3亿元,运动康体类项目2个投资6亿,健康管理服务类项目14个投资45.85亿元,健康食品类项目5个投资7.8亿元,休闲旅游类项目10个投资44.7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已成功举办5次大健康专题招商会,其中珠三角2次,贵阳、杭州、北京各1次,共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113亿多元。目前,生命科学中心、东方斗牛城、怡家人家纺(睡冬宝)等5家企业已落户示范区。《绣娘》影视拍摄基地、中国传统村落峰会会址等11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坚持融资为重,引进一批“钱袋子”

  为解决“两区”发展资金问题,筹建了贵州侗乡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推行“管委会+投资公司”的运营模式。一年多来,“两区”和侗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坚持用好平台,以重点建设项目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积极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截至6月底,已落实各大银行贷款34亿元;通过主动出击、多方争取,累计合同融资259亿元,其中中四冶和水电九局分别为示范区融资贷款30亿元,向国家发改委申报的大健康养生债14亿元已获得批准,先后与中四冶组建了100亿元大健康基金、与贵阳银行组建了50亿元PPP基金、与贵州银行组建了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

  坚持政策为先,争取一批“指路条”

  为加快建设发展,“两区”坚持自我发力与外界给力两者并重,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有效破解建设发展中用地难等瓶颈制约。2015年12月,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发展的意见》,《意见》从财税、投资、产业、土地、行政审批、人才科技、对外开放等方面给予示范区政策支持。州委九届六次全会将大健康列为全州“十三五”期间三大战略行动之一。省、州根据示范区、开发区发展需要,先后批复示范区、开发区用地983.04亩,协调680公顷用地指标,州土地收储中心在示范区帮助收储土地2000余亩。

  坚持共享发展,建好一座“大家园”

  示范区在建设发展中,不忘记农村这一块,确保核心区广大群众在“两区”建设发展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共享发展红利。把核心区三镇脱贫攻坚工程纳入“两区”管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加大人、财、物力投入力度,强化发展措施、拓宽增收渠道,力争在2018年前全面脱贫。立足相关村寨资源禀赋,采取“统一规划、分布实施”举措,聘请省城规院高标准、差异化地做好“五村十寨”规划设计。目前概念性规划已经完成,预计年前能实质启动3个以上的村寨建设。

  坚持加油鼓劲,构建一个“大宣传”

  为发出“两区”好声音、讲好“两区”新故事,先后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宣传工作,通过“一网两台多元”(一网:中国网;两台:贵州电视台、黔东南州电视台;多元:网络、报纸、微信、微博、户外宣传广告等)宣传平台,加大“两区”的宣传力度。目前,已在贵州电视台“强县风采”频道增设侗乡大健康窗口,在黔东南日报开设《大健康》周刊,在黔东南电视台开通大健康频道,在中国网开设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专栏;成为“中国网投资中国频道大健康栏目”协办单位,与贵州经济信息时报合作成为“大健康医药周刊”合作伙伴单位;开通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自己的网站、微博和微信,制订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宣传片,在沪昆高速、厦蓉高速等高速公路设立多块户外广告牌,基本形成网络媒体、平面媒体与户外广告相结合的大宣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