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3期 本期2033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9-13

进村 “把脉” 对口 “开方”

——威宁自治县政协领导干部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纪实

□周应福

  “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落雨水。”威宁自治县新发乡峨嘎村众多贫困户因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曾经饱尝苦头。近年来,在县政协干部的的对口帮扶下,峨嘎村的众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昔日的贫困村寨换了新颜。“做梦都不敢想,咱穷山旮旯的山里的人,还能住上楼房,走上水泥路。”昔日的贫困户高朝香感慨道。峨嘎村贫困户的生活变迁,只是县政协干部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领导干部实行“四三二一”结对帮扶工程,即一名县级干部结对帮扶四户贫困户,一名正科级干部结对帮扶三户贫困户,一名副科级干部结对帮扶两户困难群众,一般干部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县政协领导干部在县政协主席禄俊的带引下积极投身到对口帮扶工程中,进村入户,“把脉开方”,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

  把握脉搏 查找病因

  关注民生,是历届县政协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困难群众的生活,一直是县政协领导心中的牵挂。建立帮扶关系后,县政协主席禄俊亲自挂帅,领导机关干部把对口帮扶看成最大的政治责任。大力弘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反复到贫困户家中实地考察,通过问卷、走访、约谈贫困户亲戚等方式,反复论证所帮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对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找到贫困户的贫困“顽疾”。

  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找到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后,县政协领导干部积极发挥政协干部联系面广的优势,协调各方力量针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实施帮助,做到对症下药。

  盐仓镇柳坪村贫困户王建云家人少地多,家人多病,土地耕作效果差。禄俊帮助王小伍家协调贷款,用耕地种植牧草引进肉牛养殖。现在养殖母牛5头,每年专卖牛犊就可以完成年收入3万余元,现在王小伍家已经还清贷款将实现脱贫致富。

  龙街镇银桥村海枯组贫困户陶光旭家人多地少,外出打工又没有文化。县政协副主席金丽华协调县扶贫办,帮助陶光旭家引进半夏种植,并协调相关部门给予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对土地进行劳动密集型耕作。年初种植半夏6亩,将完成收入5万余元,加上其他收入陶光旭一家将彻底摆脱贫困的困扰,实现致富的梦想。

  金斗镇朱家坡村二组贫困户张洪庆家养蜂,但因信息闭塞,蜂蜜销售价明显偏低,规模很小,收入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县政协副主席徐勇帮助开通网上销售,在农村淘宝电商中销售蜂蜜。并且协调相关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扩大养蜂规模,大大提高养蜂利润,年收入10万余元。让张洪庆家成功通过养蜂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药到病除 纲举目张

  在县政协开展对口帮扶工程以来,已经对口帮扶了盐仓镇、新发乡、斗古镇、龙街镇等乡镇200余户贫困户。县政协干部所帮扶的贫困户没有不脱贫者、没有返贫者、没有不致富者。威宁自治县每一年的“四三二一”结对帮扶对象出炉,县政协领导的帮扶对象都很受关注,帮扶对象大多是“硬骨头”,但县政协领导干部都以苦干实干的作风,赢得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

  洋楼掩映林间,盘旋山间的乡村公路车来车往,宽敞的道路干干净净,路边用玫瑰花编织的篱笆上正开着芳香的花朵。浓郁的芳香可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房前屋后的果树上果实累累,村寨里牛肥马壮。昔日县政协干部对口帮扶的贫困户所在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协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我们昔日的贫困面貌,更让我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县板底乡雄英村二组村民刘玉举说。

  走出阴影 迈向小康

  县政协领导干部对口帮扶的众多贫困户进行思想疏导,让他们形成健康向人生观、世界观,树立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决心。同时,县政协领导干部扎实工作、苦干实干的作风也让众多贫困户为之感动。在县政协干部的对口帮扶下,威宁县政协领导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已经克服过去等、要、靠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美好威宁建设之中,靠勤劳致富、靠双手致富、靠科技致富,彻底走出贫困阴影的笼罩。有许多昔日的贫困户,现在还成了致富能手、致富标兵、致富带头人等。昔日盐仓镇娱满村的贫困户李兴翠在禄俊的对口帮扶下已经成为养猪大户,新发乡峨嘎村贫困户高友亮在金丽华的对口帮扶下成为地方酿酒业带头人,龙街镇闸塘村贫困户杨华学在许如龙的对口帮扶下成为樱桃种植致富标兵……

  在县政协领导干部的努力下,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出列,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根,有力地推进了威宁自治县的扶贫攻坚进程,为威宁自治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干群同心,140多万威宁自治县各族儿女正激情迸发、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在如期实现“减贫摘帽”、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