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农工党省委通过提案指出,环境卫生好不好,从小处可以看出一个人治家的能力,从大处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管理水平,贵州要多彩,全民有健康,全省奔小康,就必须开展以家庭为单元,开展卫生家庭、健康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我省健康贵州建设。为此,该提案建议:
健康贵州建设要以创建卫生健康家庭为抓手
□本报记者 何 博
健康家庭是健康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步步走向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变化很大,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盼少病”到“大健康”、从“防传染”到空“控慢病”、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新趋势。
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去年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强调,“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卫生抓得好,医疗就好办,疾病传染渠道就减少了。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整脏治乱,不光是看上去舒服,根本上是文明,是健康的需要”,为全省创建卫生健康家庭工作指明了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居家素有“黎明即起,洒扫门庭”的习俗,更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劝诫,说明环境卫生是开门第一件事,也说明环境卫生不是一桩小事。“环境卫生好不好,从小处可以看出一个人治家的能力,从大处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管理水平。”省卫计委专家如是说。
资料显示,我省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的手足口病,每年病例5.5万例左右,占传染病总病例数的40%,其发病就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与“脏、乱、差”密切相关伤寒、痢疾、甲肝、结核等传染病仍然高发。
农工党省委在提案中指出,“防患于未然”,这句通用于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说法,就是由预防疾病演变而来。近些年,我省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不好,造成传染病流行还时有发生。
农工党省委在提案中建议,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是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形象、一块招牌。当前我省正在实现“走新路、守底线、奔小康”的关键阶段,抓好创建卫生健康家庭,是助推全面小康的重要载体。
卫生健康家庭创建是人人动员、家家受益,人人相关、户户参与的全省普惠性工作,是小至个人,细到家庭,大至市县综合实力体现,更是一个地区对外宣传、展示自己的最好载体。
我省创建健康家庭正当时
近几年,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为创建卫生健康家庭提供了坚实基础。
农工党省委给出了五点理由:一是我省执政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变省委、省政府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事业,高度重视全面小康,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提速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的基础上,为全面启动卫生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创造了条件。建立起以家庭带社会、以社会促家庭、人人参会、户户联动、全省推进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增强小康进程的获得感。
二是创建卫生健康家庭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同步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
三是全省已建成4个国家级卫生城市,8个国家级卫生县城,13个省级卫生城市,57个省级卫生县城,101个省级卫生乡镇,217个省级卫生村寨,“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6小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庭院硬化、垃圾收集处理、水源地保护、便民设施、污水处理、照明设施等惠民工程使我省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四是随着我省城镇战略的深入推进,小城镇人口急剧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必然推动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镇功能加快完善、综合管理水平加快提升。
五是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引领,着力实现经济强、环境美、人民富,勾画了生态发展新蓝图。
六是贵州具有山环水绕、云蒸霞蔚的自然之美、具有多彩和谐的人文之美,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美人靠等建筑各具特色,为创建贵州特色卫生家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创建健康贵州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相互协助
农工党省委对创建健康贵州提出了以下建议:
——制定标准、分类推进,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行动。贵州特色的卫生健康家庭创建,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居容整洁。室内家具物品摆放整齐,干干净净、无卫生死角,无蛛网、无灰尘,窗明几净;厨房通风良好,无油腻污垢;家庭厕所清洁卫生,无蝇无蛆,基本无臭;楼房阳台封闭规范,居民院落布局合理;无蚊蝇孳生物。二是健康普及。家庭成员自觉学习防病知识、健康知识,家里常备常用药物,养成良好社会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普及科学膳食方法,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支持和服从卫生管理。三是次序井然。注重公共场所卫生和秩序,垃圾袋装、定点收集,无乱停乱放、无占道经营、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四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扬尘小,自然生态保护好,无乱扔乱倒,公共区域植树栽花,有一定绿化面积。五是民俗浓郁。具有本地和本民族特点,有较高的识别度,如黔东南州苗族的“重檐翘脚坡屋面,门楣窗花加靠栏”等。
——我省城乡情况千差万别,区位条件、家庭区别很大,应分类推进,分期实施,逐渐达标。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卫生健康家庭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实施街道、村道硬化亮化美化工程;二是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点等设施建设,做到布局合理、日产日清;三是要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这是创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难点;四是要打造生态景观。坚持卫生与景观并重,打造绿色风景线。五是要强化日常保洁。
——以家庭主妇为中心,开展“小手牵大手、创卫一起走”活动。养成教育、健康普及、合理膳食、个人卫生、家庭保洁、环境美化,哪样不是靠家里那个“女主人”,主妇主妇,就是主持家政的主顾,主妇主妇就是一家的“顶梁柱”,要为她们创造平台,让她们去创、让她们去比、让她们去拼。要创建“和谐小康家庭”,不定期抽查,调动积极性,要褒要奖,要戴大红花,要颁流动小红旗等等。要让活动进校园,采取“家—校—社会”相结合的创建模式,将广大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联合起来,以学生的“小手”带动家长的“大手”,要让“小公主”“小皇帝”发挥作用,鼓励广大学生父母争当好家长,全方位开展卫生环境、健康家庭大创建。
——政府统筹、目标导向,推动责任落实。各级党政是推动卫生健康家庭创建,推动健康贵州建设的主体,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统筹推进,也可由爱卫会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财政、农业、林业、建设、教育、环保、扶贫、妇联、共青团等作为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和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直将责任书签订到家庭主妇,将任务细化,要加强督促捡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要做到天天有任务、周周有进步,月月有改观、季季有变化、年年有突破。
——加大宣传、发动群众、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要紧紧围绕创建卫生健康家庭,宣传核心主题,结合群众文化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掀起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主动关心、参与。引导和鼓励集团、基金、协会、企业、慈善机构、热心人士关心创建、支持创建、赞助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