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美术、中国画市场与水墨风景
□谌宏微
贵州地处祖国大西南,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这方水土造就了“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她多姿多彩、灿若云锦般的文化格局。然而贵州的魅力却曾因山川环抱的特殊地理因素而不被外界所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贵州经济建设与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备,自然的阻碍终于得以逾越,贵州的多彩文化也向外界敞开了她的心扉。
一、以省美协为牵头,促成贵州美术近年来大型活动不断,今年更是好戏连台的大好势头。
贵州近年来举办了不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美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促进了贵州与全国美术的交流,对提升贵州本土美术水平和塑造贵州美术的对外形象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些成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尤其是大型活动的举办,大抵是要具有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也就是说除了贵州美术界自身的努力争取以外,政府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也是一大重要依托。具体表现在近年来,贵州美协工作团队正好准备了一个系列活动的好方案,正好遇到了本就有相似思路的省委和省文联的好领导,正好赶上了省委实施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的好时机。早在五年前,省美协就形成协会集体共识,要依托中国美协高端平台,打造外向型发展的贵州美术,多多走出去,大力请进来,让贵州美术事业融入高速发展的中国美术事业。今年面向全国美术家做的四件大事恰好赶在了一起,是偶然中的必然,也的确是好戏连台,之前的所有努力,包括2014年在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多彩贵州中国美展”这样的大型活动、包括三年前着手策划贵州重大题材美术工程、“非遗”美术工程等等,几乎都象是为了今天的准备和铺垫。贵州美术家一直在努力,贵州美协工作团队一直在努力,我们就是要大声吆喝贵州美术、大力推出贵州美术。
之所以说今年贵州美术界“好戏连台”,首先是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以及省文联主办的“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这是一个面向全国,历时两年,招标征集表现贵州历史、文化和自然主题的100 件美术、100 件书法作品,并将创作、展示、收藏的过程作为宣传贵州、推出贵州主题文艺创作精品的重大艺术工程,国家投资和社会融资投入6000多万,是贵州历史上从未有过、国内也不多见的大手笔艺术创作工程;其次是由中国美协、贵州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主办的“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这是一个包括中国民族美术论坛、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年会、中国民族美术名家画贵州采风及专题出版系列内容的全国性重大美术活动,是中国美协历年来年主办的专题活动中规格最高、奖金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之一,国家投资和社会融资共投入1000多万,今年10月在贵阳开幕;第三个活动是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和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这是一个由中国油画界泰斗候一民、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等参与策划的全国油画名家邀请创作活动,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80件长征主题作品,社会融资共投入1200万,全部作品在贵州永久收藏。近期已有20多个全国油画名家沿着红军贵州的长征路线在土城采风;第四个活动是由中国美协和省文联主办的“一纸泼墨'万古白云/画家刘知白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今年10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直以来我们对自己本土的文化标志人物的宣传推广很不够,刘知白先生对中国写意山水画的贡献、成就和影响,早已超越了贵州,还有象已年届八旬的董克俊、蒲国昌和刚刚去世的杨长槐等,对贵州地域美术贡献巨大,被国内美术界广为公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高的社会荣誉,让他们成为刻写新时期本土文化高度的标志。我们希望借此活动开始对贵州新时期美术的标志性人物进行梳理、推介,使之成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重要成果。这项活动共向社会融资300多万,展示借自藏家的刘知白先生代表作品100余件。
上述四项活动,是贵州美术界今年的四件大事,是将对贵州美术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省美协作为承办单位,责无旁贷,将整合好社会资源,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份内工作。
二、在全国涌动的“中国画热潮”中,贵州美术赶上了机遇期,贵州艺术市场开始了新尝试。
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和中国美术界都涌动着一股中国画热,市场对传统中国画和水墨试验全盘接受,西画界也在倡导民族风或者叫意像油画之类,似乎在中国美术界以中国画为标志的又一轮着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高潮巳经来临。但实际上所谓“中国画”或者民族文化复兴的问题远比这要复杂得多。我们一般指称的中国画往往只是工具材料即毛笔宣纸的概念、稍多点时还会加上点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分科,再懂点的会说些“搜尽奇峰打草稿”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气韵生动”之类,但这只是一般的、泛泛的基本概念。扩而广之的水墨、彩墨、民族风等等,大家都在做概念,中国画这个大篮子的确挺好“装”,这对文化复兴也算是好事吧?做起来看似容易,但要做好其实很不容易!因为艺术家本身对民族审美意识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意识追求,通过民族审美来塑造新时代的艺术本身是民族自信心觉醒的体现,但仅仅民族了就够了吗?中国画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水平问题,是艺术好与不好的标准准则的问题,而这恰恰被中国画市场的热闹给遮蔽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美术界是中国艺术市场兴旺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中国画因其门坎太低更是首当其冲。各种艺术家都得到了实惠,但市场以天价垃圾拍卖虚假排名把艺术标准远远抛离人们关注的视野,市场上大小庄家、各类跟风者、弄潮儿操弄着艺术概念,很多“水少”或本就“无水”的自封名家,无底线自炒自吹自热。宣纸毛笔或水墨试不试验、民族风了与否,本就不是中国画艺术的标准答案,又加了一个市场因素搅社会浑水、搅画人心乱,所以有人说现在是中国画最热闹但也是最平庸的时代,这应该就是现在的中国画和中国画市场的状态。
贵州的艺术市场由于地理和经济规模发展迟滞、从业者和爱好者视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状况与中原又有不同,最早醒悟的人最先发现了“宋王孟方刘”这样一些代表贵州传统中国画高度的贵州美术原始股,他们在那个特定时期特定气候特定人物身上确实做对了事、尝到了甜头,但后来者以此为标准仍在一直苦等和企图塑造“新四大金刚”之类神话,这就严重脱离了中国艺术市场发展格局、脱离了时代背景和整个艺术发展现状。今天的中国美术巳经完全不是中国画一家独大局面,既使“国油版雕四大主流画种”都已是过去时的提法,中国画也早已不只是古代传统或文人画的概念。贵州艺术市场缺乏有大格局新视野的大收藏家引领、缺乏学术性评价的介入和相关专家的参与互动,甚至缺乏一个规范管理有序的基本硬件市场。好在,还是有一些藏家和企业家、经济人有所意识也有所行动,这也算是有所希望吧。所以总体来说我认为贵州艺术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转型初期。贵州美术现在赶上了机遇,但这主要指的是美术事业,事业与市场是互为依托的关系,艺术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还有更多的条件要具备、更多的工作要做。
三、“中国画”、“文人画”、“写意画”亦或“水墨风景”,表达的都是艺术本身的核心价值。
对于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搞了这么多年美术,现在又担任贵州美协主席的职务,对我来说是有切身体会的。以我自身为例,我是学国画出身的,也曾“写意”过,我回贵州后改画工笔是觉得工笔的细腻更适合民族人物题材。但越画到后来,越领悟到其实画法不重要,只是能写出个人化的有意味的“意”更难。我对中国写意画学习的越多看到的好写意和不入流的写意越多,就越是敬畏中国画这几个字,不愿乱用。写意山水画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一门,有许许多多我仰望的古今大师,我用我的方式向他们致敬,其中包括在自认为还没入门前不敢自称山水画家的一些艺术家们。
今天中国画的问题很多,因为门坎低而导致低俗化中国画的问题其实也是最低层次的问题。理论家把当今中国画用“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两个名称概括为两个体系。认为“新中国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方现代艺术元素,并使水墨有了更新的发展;而“新水墨画”则是在大胆挪用西方现代艺术方法论的同时,通过对传统的改造,进而开拓水墨发展的新天地。这说的是当今中国画坛的主流和对绘画性追求的不同方向。其实中国画界还有一个对话语境,即“画家画”语境与“文人画”语境,前述概念只有在对“画家画”说时才有意义。这里所谓“画家画”也是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文人画”而言。讲究传承的传统中国画家最常陷入的以偏概全,就是以中国画中“文人画”一格看待和评价所有中国画,而很多画家又对“文人画”嗤之以鼻,形成各说各话状态。其实中国画的“文人画”与中国画的“画家画”是有区别的,这可以有大致的界定,首先是参与者主体身份之别,然后是“诗书画印”笔墨形式和传达内容要素之别,再后是绘画语言评价标准之别,最后是呈现和欣赏方式甚至欣赏环境与对象之别。“文人画”不一定要画家认可,但一定是更偏重静守、悟化的传统笔墨程式、寄托文人意趣与文化品位的画,重在情感的书写性与情怀寄托。“画家画”不一定要文人喜欢,但可以有文人气、一定是更偏重独创、更追求绘画形式、绘画语言要素与专业品质。“画家画”要按画家的专业标准,“文人画”要玩多思文人的遣性玩法。大家都找对自己的凳子不抢对方的位置,都做好自己的事,不用自己的规范去规范别人。既能当好文豪又能当好大画家是真大才大智者,古往今来不多,所以他们和他们的中国画才让我敬畏。而现实中更多的中国画家身份定位并不清晰,或者自以为两种身份都具备,常常用自己一个身份否定自己和他人另一个身份。“山水画”三个字也一样,它的内涵和外延都让我很珍惜。我认为“文人画”与“画家画”或者“山水画”与“水墨风景”、包括“新中国画”和“新水墨画”与否都不重要,还是当一个好画家最重要画好画最重要,所以我就估且把我的画叫水墨风景画罢。这是不是核心区别,其实也都不重要了。
贵州牛人王华祥曾经针对动辄必自称当代与否、点子化、装逼化,不谈艺术的中国当代艺术圈大吼“你当代!你们全家都当代”!很过瘾。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画界动辄搬弄笔墨和功夫与否而不穷究绘画审美创造性本质的小气候。我不能如华祥兄那般愤青,但还是忍不住要表达可能得罪很多人的意见,画家如果没有博大的人文情怀作支撑,只沉湎于小笔小墨小趣味中,那笔墨真就是一个小儿科的把戏。或者根本不懂笔墨而又以笔墨之名欺世盗名,那就连小儿科都不如。除了初学者和令人敬佩专攻传统文人画的一群,在一个更高更宽宏的背景上,画无中西,画无新旧,画还是要比谁画得更好。
总体来说,贵州美术经过这么些年的风风雨雨、沉沉浮浮,到了现在,其实已经孕育了一批在全国水平线上都能排上号的人物。目前要做的事,就是在当前文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提升自己,抓住机遇,让贵州美术在全国美术界真正开辟一片天地,任君遨游!
(作者系贵州省美协主席、贵州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