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搭建文化惠民平台
□本报记者 曾 丹
展演活动丰富多彩
今年的元宵节,织金县在大府头文化广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元宵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活动现场鼓声擂动,焰火闪亮, 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民群众用欢快的乌蒙欢歌拉开了本次展演活动的序幕 。 随后,舞龙、舞狮、锣鼓、旱船、大头娃娃等多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节目先后登场表演,让民众饱尝一顿文化大餐。
3月21日,石阡县在非遗博物馆举办了2016年“世界木偶日”惠民展演活动。在展演现场,观众不仅观赏到了《东吴招亲》等精彩剧目,还通过大屏幕上视频详细了解了石阡木偶戏的发展和分布等历史渊源。展演过程中,只见表演艺人在手执头子上棒,以姆指和食指通过接线,控制五官以及总头,回顾,弯腰,转身等动作。喜怒哀乐,皆能随心所欲,右手则执装木偶两手的木杆,以配合头部操纵其四肢的动作。这样,刀枪剑载,翻滚扑打,腾云驾雾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去年,我省黎平县打造的“侗族大歌大型实景展演”项目正式开演,将侗族传统的民俗表演搬上舞台,让观众享受了一场震撼的歌舞盛宴。实景展演以钟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河流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舞台背景,以侗族历史文化、侗族原生态文化为创作主线,借助现代技术和先进理念,通过山水实景演绎侗族文化,规模宏大、形式独特。
近年来,我省高校经常举办HIPHOP舞蹈文化,推广校园展演,已经有几十支高校的舞蹈队登台演出,上万师生到场观看这些展演通过多个现代街舞节目,促进了高校现代街舞的交流。
去年,铜仁市举办了一场“贵州·铜仁走进南昌文化交流展演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宣传推介铜仁旅游文化资源,增强铜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展演活动期间,还同步举行了《铜仁民族文化展》,集中展示了铜仁具有鲜明个性和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昨日的演出精彩纷呈,有苗族舞蹈《山寨铜铃》、傩文化表演《悬心吊斗》、花灯二人转《偏要挨拢来》、土家山歌《太阳出来照白岩》等9个节目,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搭建文化惠民平台
近年来,中国·贵阳避暑季之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茶文化系列活动——舞蹈展演都会在筑城广场举行。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一支支茶意浓浓的舞蹈将观众带进了舞蹈的海洋。展演现场,《我的中国梦》、《茶香醉中国》、《茶山青,好花红》等一支支精心编排的舞蹈闪亮登场,用他们优美的舞姿阐释着贵州茶的风韵。
据介绍,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舞蹈大赛活动旨在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着力提高市民生活品位及基本素质,促进生态文明城区建设,展示南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采,宣传推介“黔茶”品牌,推动以茶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发展。
“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广泛参与的大舞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记者从贵阳市文明办了解到,每年参加南明“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演出的舞蹈队伍都有上百支,参演人员数千人。
“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是扎根在侗族的,从我们采风到开始写的第一笔,到最后呈现给观众都是以侗族为根基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民族。”记者在采访侗族大歌实景展演活动中了解到,在去年的首场演出中,预售的三千张门票全部售罄,虽然天气寒冷,仍然是座无虚席,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谈及今年的元宵文化活动展演,织金县委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织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先后被挖掘和发扬,注入到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和节目中,有效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去年11月,黎平县九潮镇高寅村侗寨举办了“2015黎平高寅·侗族班公祭典”民族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来自及黎平、榕江两县的两万余民众观看了《侗族琵琶歌》、《祖先落寨》、《爬窗恋情》、《古屋建造传奇》、《祭萨盛典》、《糯禾飘香》、《瑶族芦笙欢歌》等传统民俗活动展演。
每一年,安顺市举办的“春节文化活动展演”活动,都为现场观众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这些专场展演,演出内容丰富,精彩纷呈。从每年正月初五到正月十四,均有露天广场电影放映、大型群众趣味活动、元宵灯谜等。同时,各县区将举办焰火晚会、民族民间文艺展演、书画摄影根艺展和大型歌星演唱会等活动。
“每一年,我省各地共举办上千场文艺演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搭建文化惠民平台。”记者从省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提升社区文艺表演队水平,新增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培育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等举措,真正让文化惠民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全落地生根。
打造靓丽文化景观
自2015年12月中旬以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走基层·送欢乐——多彩贵州大舞台展演季”活动,历时两月,为各地观众上演了国内外的24部共62场大型舞台精品剧目,形成一道靓丽的贵州文化新景观。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作为该展演季首秀剧目,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春香传》、《西厢记》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剧场精彩上演,紧接着,我省侗族音乐剧《嘎老》、《黔人端棻》、《盐道》等精品剧目相继走进凯里、兴义、遵义等地区。不同艺术形式的演出,在省内各地舞台绽放光彩,引起了观众同样热烈的反响。
1月13日,贵州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带着《经典折子戏专场》走进福泉,表演了《铁弓缘·茶馆》、《天女散花》、《十八罗汉斗悟空》3段折子戏。演员们投入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席上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项活动以党政购买服务为推动,企业市场运作为支撑,探索搭建公益性、常态化、高品位的文化惠民服务平台。活动得到各界的积极响应,贵州文化演艺集团作为承办单位以项目管理制,突破行业、系统、单位和地区限制,高效完成60余台优质剧目的选定和落实以及各项执行操作;以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和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为代表的名家名角,亲自登台承担了大量的展演任务,以最好的状态、最佳的艺术呈现,让观众领略了舞台艺术的魅力。
据初步统计,本次展演季直接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低票价、零票价惠民,吸引了很多观众入场。一些平日里很少有机会步入剧场的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也成为特邀对象。活动还有针对性地组织文艺工作者观摩研讨,使展演季也成为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学习、提升的平台。特别是引进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越剧《春香传》、《西厢记》等国际国内顶级艺术盛宴,在省城激发起阵阵舞台艺术热潮,几度出现“一票难求”的热烈场面,显示了精品演出对于文化消费的培养和拉动作用。
展演季中,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让积极带团参加演出的我省两位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和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深有感触:“但凡谢幕之后观众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心里便分外酸楚,意识到我们亏欠观众太多,艺术离不开人民,我们的根就在老百姓当中。今后只要有机会有条件,我们就必须多演、演好、演活,把舞台真正搭建在观众的欢声笑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