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944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4-06

尊重智力 善用智力 推动发展

——凯里市智力支边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凯里市智力支边办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驻凯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广大政协委员和凯里市产业发展指导专家委员会的优势,结合自身职能,狠抓“智力帮扶”主题,在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多方面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招才引智”推动发展

  “智力支边工作,说千道万,主要体现在‘智力帮扶’行动上,为做好民族地区的智力支边工作,我们首先从‘招才引智’方面着手。”凯里市智力支边主任潘定杰说。

  谈起凯里市的智力支边工作,潘定杰介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广阔的的土地大部分留给了妇女、儿童和老人。在这种情况下,智力支边办将“智力帮扶”工作重心、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等进行了及时调整,将以往“农村包围城市”的智力支边工作方式向现在的“以城市或产业园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广大农村”的方向转变。为什么呢?因为原来的服务对象在农村,但是现在多数都进城了,因为凯里的“产业不够发展,产业不够发达”,凯里的父老乡亲仍旧“背井离乡”,远赴广东、福建、上海和北京,做“苦力”,讨“生活”,如果硬逼着他们回乡发展,“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等客观条件,只会让他们“无奈”。

  潘定杰告诉记者,“智力支边”的初衷是通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力成果,带动和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小康。因此,智力支边办请来专家,并将讲座搬到田间地头……

  如同潘定杰所说,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在省、州智力支边办和凯里市政协的指导下,该办制订了《凯里市智力支边工作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决定站在全省的高度重新审视凯里智力支边的定位问题,“运用智力支持”,通过“产业推动”实现广大农民奔向小康。

  接下来,该办组织召开了由全市智力支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和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党政办及各乡镇(街道)科技副职共70余人参加的“全市智力支边工作会议”,与会者认为,“点与面、城市与乡村、技术转化与市场培育、专家与产业和外引与内联”等结合,是新时期智力支边的新要求,通过此次会议,大家树立了“尊重智力、善用智力”的意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挖掘优势资源力

  记者采访得知,为让专家了解凯里的产业需求和凯里市智力支边工作的开展情况,该办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座谈。

  通过座谈,不仅及时沟通了产业发展有关信息,而且进一步增进了专家的感情,还为今后进一步实现“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了让企业和专家充分见面,互通信息。去年4月,该办举办了“凯里市智力支边苗医苗药、凯里酸汤产业需求座谈会”,为深入挖掘凯里市的优势人文资源。 为让凯里的优势人文资源深入人心、民心,进一步激发市民“爱家乡、为家乡、念家乡”的乡愁和“建设凯里、发展凯里和开发凯里”的热情,该办组织举办“凯里市产业发展指导专题系列讲座;为让凯里产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实现零距离对接,该办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赵伟博士来凯里考察由支边办协调引进的物联网高科技企业“中科汉天下”。

  与此同时,为让专家的智力成果转化有“渠道”,该办克服人手少、经费紧张等困难,在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市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创办并编辑、发行《凯里产业》连续内资杂志。通过刊发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凯里产业动态和专家产业建议等,不仅体现了凯里产业发展趋势,挖掘了凯里产业发展潜力,还反映了凯里企业需求,为凯里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制定和产业调整等重大战略的部署同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寻找”智力”来支边

  “智力”可以说是该办开展的特有资源和优势资源,也是开展工作的出发点。

  记者了解到,在智力帮扶工作中,该办认为,党派、工商联和广大政协委员既是各界精英,又是各条战线上的业务尖子和工作骨干。如何开发他们的智力,将他们研究方向与凯里的产业发展相结合,该办决定将“坐等‘智力’来帮扶”变为“走出去需寻找‘智力’来支边”。

  其具体做法为:一是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实现“智力”在边远乡村的支边功能。在此思路的驱动下,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指导思想,找准切入点,着力打造“农村可复制的家庭农场”建设模式。如:去年2月,该办组织由州、市民进、民建和无党派等界别的农业、果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深入万潮镇垛上村对“黄泥坡家庭农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对家庭农场的概念、形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向农户进行了现场讲解,并就农场今后如何经营、管理、运作和申报等进行了辅导;对葡萄剪枝、搭架等技术进行现场指导。为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协组织资源,为“黄泥坡家庭农场”修建2.2公里进场水泥路、无偿提供西瓜种子和地膜农资等形式的物资扶持,实现了“智力”在乡村边远山区的强力支边!

  二是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在支持边远乡村农民致富的同时,逐步推动其实现产业化。该办意识到,“智力支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成效显现较为缓慢的系统性工程,只能赋以“持之以恒、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态度和作风,不能急于求成。

  如:为提高“凯里黑毛猪”的品质与形象,该办组织凯里学院张文华教授、严红光博士后和申学林研究员等专家深入三棵树镇平丰村,对农民饲养的“凯里黑毛猪”进行肉质评定。通过专家的审定,确立了本地猪种、肉质和口感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提高了当地百姓自发的保种、扩繁和规模养殖的信心与决心;为开拓边远山区农户的产业视野。去年3月份,该办组织三棵树平丰村和万潮镇垛上村两委负责人及创业青年共30余人到凯里市周边10余个基地参观考察,并让茶产业专家王桂林及凯里市专家库成员钟建明、雷邦海等专家进行了全程指导。通过考察,不仅促进了生产力要素高度聚集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的示范推广,而且推进了该市家庭农场建设的步伐。同时,为支持边远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并积极推动其形成规模产业,该办还带领凯里学院食品工业专家分别深入下司沙飘、淑里等村指导韭菜、紫薯等生产和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