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破“七难”晒出成绩单
释放红利 推动民营经济首次占据全省GDP“半壁江山”
2015年4月,全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发出动员令,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工作方案》,一场以精准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七难”问题的攻坚战在全省打响。
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复杂,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挑战,省委、省政府因时制宜,积极主动应对经济新常态,着力破解当前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等“七难”问题,结合工业“百千万”工程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壮大民营企业市场主体,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总量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启动以来,各市(州)、省各有关部门迅速成立工作机构,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设在省经信委(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省活动办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实行月调度工作制度,开展专项督查,协调督促推动各地各相关部门推进各项工作,形成“全省统一领导,共同破解‘七难’,横向到边抓好部门,纵向到底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民营经济“七难”问题为靶标,发扬“钉钉子”精神,群策群力对民营企业开展专业服务、精准服务和贴身服务,助力全省民营经济逆水行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实现50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0%左右,首次撑起贵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截至12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190.98万户,较上年增加29.80户,增长率为18.48%;注册资本总量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54.5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33.76万户,较上年增加7.51万户,同比增长28.62%;个体工商户149.19万户,较上年增加21.18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6.55%。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关于进一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七难”问题的若干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2015年再次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减少为303项。启动409项行政服务事项的清理工作,并按“9+x”分类方式重新梳理、分类确认。“三证合一、一证三码、电子化审批”登记工作已在全省全面开展。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特许经营范围、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向“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
——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有所缓解。截至2015年12月末,全省中小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5421.4亿元,较年初增加1050.9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2733.7亿元,2246.0亿元、44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4%、28.0%和29.2%,分别高出大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幅2个百分点、8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开办以来,累计帮助495家企业获得贷款融资5.1亿元。全省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162.97亿元。
——民营经济社会贡献更加突出。随着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的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拉动就业、稳定经济、促进和谐的主要力量。截至2015年12月底,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41.05万人,同比增长33.22万人,增长率为15.99%;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54.52万人,同比增长33.71万人,增长率15.27%。
让创业者、小企业健康成长,让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创业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有力推动下,我省民营企业千帆竞发,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时代潮流中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