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899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6-01-08

采取措施改变贵州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

□彭 苏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2014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国规定的10%的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2300万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达到3750万人。另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贵州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63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9%。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6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9.4%。

  我省养老床位数和护理人员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基础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指将老人集中在专门的养老机构中养老的模式,该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集中管理,能够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无障碍的居住环境设计也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缺点在于容易造成老人与子女间情感的缺失,而且成本较高。然而,这种养老模式不增加子女负担,老人的心身能得到最好的护理,仍为世界各国首肯的养老模式。由于经济在内的多种原因,我省机构养老模式极为落后。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披露,全国养老床位数达39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2013年11月28日贵阳晚报报道,我省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为10.5张,远低于全国水平,处于全国倒数第一。同期比较,英国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约为100张,美国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约为200张,我国我省的落后程度一目了然。省人大内司委组织专题调研时发现,我省养老机构建设力度不够,缺乏为失能老人提供全护理、半护理服务机构,条件稍好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排队等床现象,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另外,我省现有的养老机构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服务水平,与先进省区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在养老护理人员方面,我省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目前全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只有2000多人,在这2000多人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中,持有全国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仅200多名。而根据民政部门估算,我省养老护理员潜在需求最少需要40—50万人。在我省现有的这2000多人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中,多为40—50岁的人员,因身体原因难以长期从事养老护理,整体素质不高。而且我省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偏低,有的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这使得养老护理队伍极不稳定。

  我省养老护理人员奇缺原因

  造成我省专业养老护理员奇缺的原因,首先是养老机构少,规模小,养老护理员自然就少。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经济总量小,全省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增加全省的经济实力上,不可能超过经济现状对养老机构进行过多的投入,历史原因造成了这方面的短板。

  我省现有养老机构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民办养老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养老护理人员总量自然少。而且服务设施建设也差,多为低工资收费低端服务。

  我省养老护理行业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繁忙,收入低,加上无前途可言,大多处于不安心状态。不少有心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看到这种状况,也不愿意涉及此行业。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培训,使得我省养老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长远来看,队伍也难以稳定。

  采取切实措施改变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

  根据上述原因,要想改变我省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奇缺现状,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省政府曾提出,我省2015年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要达到30张,而目前只达到了10.5张床位,距离全国平均的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还有很大差距。距离省政府提出的床位数差距更大。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大力增加养老机构床位数,大幅增加养老护理人员数量。

  二是鼓励大型国企和私企投资养老机构建设。近年来,养老地产开始在我国起步,大型保险公司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大型房企如绿城、万科、保利,大型基金如社保、红杉、IDG等开始投资养老地产。然而,由于国内养老地产处于发展初期,可借鉴的经验并不多,这些企业对养老地产的试水皆在摸索中进行。而且,国家对这一块尚无优惠及倾斜政策。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信息综合服务商克而瑞信息集团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对养老地产可提供参考借鉴的成功项目几乎为零”,“现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我省,针对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养老机构建设,没有优惠及倾斜政策。因此,仅就养老机构建设中土地购买来说,如果政府不出台专门的优惠及倾斜政策,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家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在现行高价土地现状下,购置土地这一块就将走入死胡同。省人大内司委曾建议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方式,解决民办养老机构涉及土地和运行补助政策等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就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家投入建设养老机构,出台专门的土地优惠及倾斜政策,保证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家投入建设养老机构能有微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家加大投资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进而增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

  三是大力提倡其他养老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及互助养老、以房养老、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养老形式,大力培训这方面的半脱产式的养老服务人员。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养老护理知识培训工作,大力培训多方面的养老服务人员。可以考虑在省内一些大型楼盘建设中,同时提供一定的医疗、护理等配套设施。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养老机构在觉察到老人不同的需求后,也在推广上述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

  四是加大对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其素质,增加收入,保证队伍稳定。2014年下旬开始,我省首批报名参加远程培训的1500名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中,已有500多名参加了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估计约300多名通过考核,到2017年争取全省2000多名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全员持证上岗。我省有关部门已要求养老机构要积极改善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等等措施。目前,黔南医专、遵义医专和观山湖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展了养老人才培养。据悉,贵阳中医学院职成教院也准备开展这方面的培训。

  五是加大探索动用志愿者服务方式。在近期内缓解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共青团可走在前面,实行组织和团队参与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范畴。在动员社会志愿者方面,街道社区也可以发挥其特殊作用。此外,在动员社会人士和民营企业爱心捐助方面,如果工作做得好,也可在增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和改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副主委、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