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印象(一)
□史 永
用这个名字作为标题,似有几分俏皮的。
飞机在北太平洋上空划了一条美丽的弧线,平稳降落在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对我来说这是一次超长时间的空中旅行,从东半球的北京到西半球的多伦多,距离11000多千米,空中飞行约13个小时。飞机一路往北,飞过日本上空,再沿北太平洋与白令海的交界阿留申群岛往东,跨越阿拉斯加湾,再往东南飞行。本来打算在飞机上好好睡上一觉的,可尽管眼睛闭得酸痛,还是没有办法睡着,只好借座椅靠背上的小视屏电影和出发前老婆给的P5来打发时间,太多的疲乏和困倦。皮尔逊机场是加拿大最繁忙的机场,由于到达时正值下班高峰,从机场到驻地本来只需2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竟然跑了一个多小时,这让我相当的惊讶——加拿大地广人稀,领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全国人口才近4000万,和贵州省的人口相当,这里也会堵车?看来堵车真的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接待我们的先生姓刘,自我介绍是上世纪90年代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刘先生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嘴唇厚实,如果开口说话,一张嘴基本占据了半张脸的面积,所以人送雅号“刘大嘴”。一上车,刘大嘴就给我们介绍起多伦多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
多伦多,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会,位于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西北岸,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北美第四大城市。由于这里的犯罪率极低,享有“北美最安全城市之一”的美名,加上怡人的环境,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宜居城市排行前十名。多伦多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多元文化之城,这里有来自全世界各国100多个民族的移民,讲140多种不同的语言,移民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49%,几乎一半。这里华人很多,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所以,除了英语和法语,粤语是多伦多的第三大语种。丰富多彩的族裔特色,令这座城市缤纷绚丽,绽放无穷魅力。
据说多伦多原来不叫多伦多,而是叫“约克”(York)。此名除了怀念英国的“约克郡”(Yorkshire County)外,还表示希望建立一个比美国纽约(New York)即“新约克”还繁荣的城市。据史料记载,1720年前,塞尼卡印地安人还一直居住在多伦多地区,后来法国在今天多伦多市西面建立了一个皮货交易站,最后法国交易给英国。1793年,英国把多伦多作为上加拿大的首都,并重新命名新兴的“约克村”,由于这里的街道到处都是泥泞,多伦多还得过“泥泞约克”的称号。1812年战争期间,美国占领了约克,并进行大肆抢掠,这使得英国非常恼怒。英军大举反攻,一路打到华盛顿,并放火烧了今天的“白宫”。白宫为了掩盖火烧后的痕迹,将其刷成了白色,白宫因此得名。战后,约克开始扩张,新上任的市长把约克改名为多伦多,在当地印地安语里的意思是“会聚的地方”。现在多伦多众多的大学中还有一所叫“约克大学”,在当地很有名气,这可能就是约克最好的印记吧。二百多年来,“约克”不但没有超过纽约,最后连名字也要放弃,令人扼腕!
多伦多的人文景观很多,有市政厅、PASH、CN塔、大巨蛋等等。建于1965年的市政厅是多伦多一个独特的地标性建筑,两片薄的弧形高楼相对而立,中间是一个扁圆形的会议厅,形成“二龙戏珠”的格局。在这里我们收到了一枚以此建筑造型为背景制作的徽章,看上去还比较精致,我至今还保存着。市政厅前面是内森菲利浦斯广场,为附近市民休息的主要场所,广场上有个大水池,水面映照着造型独特的大厦。据说在夜里灯光的照射下市政厅更具梦幻色彩。
PATH是世界最长的地下城,长达27千米,连接多伦多市中心1200多家地下商店,这里娱乐及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即使在恶劣的天气里,只要你循着鲜艳的PATH标记,就可以风雨无阻地逛街游乐,或抵达你在市中心的目的地。
CN塔,即加拿大国家电视塔,位于市中心北部的安大略湖畔,是加拿大最著名的标志,多伦多最亮丽的风景线。CN塔建于1976年,高553.33米,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高的单体建筑,也是多伦多市的通讯和旅游中心。塔内拥有将近1700级的金属阶梯,装有多部外罩玻璃的高速电梯,只需58秒就可以将游客从电视塔底层送至最高层,在塔顶可以远远眺望整个多伦多市及安大略湖等周围的景色。同时,在塔的335至365米处,悬挂着一座分为七层高的“空中楼阁”,楼阁中除安放电视发射信号台外,还设有可容纳600人的观景台及旋转餐厅。宽阔的空中观景台,一望无际的视野,使人仿佛置身云层,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还可以到环境优美的旋转餐厅中品味美酒,享受美食。
大巨蛋就在CN塔的旁边,实际名字叫天顶大厦,因其体积庞大,外形类似蛋壳而得名,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可全方位伸缩顶盖的体育馆,很高大上。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进去,只能远观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