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84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9-24

织金县:“三项服务”缩短党员干部服务群众距离

□徐文龙

  近年来,织金县在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积极推行就地服务、上门服务、流动服务“三项服务”,有效延伸基层组织服务链,缩短便民服务路。

  推行村干部“就地服务”。织金县投入1200余万元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在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在村设立村级便民服务工作站,设置支书和主任服务室,公开服务内容和指南,设置温馨提示牌,公布各类民生事项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方便群众办事。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全县556个行政村全面实施“五个一温馨工程”,即:一个食堂、一套炊具、一间休息室、一套办公设备和一块菜园子,切实改善村级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确保干部真正驻得下来,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严格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印章管理和使用制度、代理代办制度等,建立完善党员服务区平台,深入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积极开展巡回服务、预约服务和代办服务,健全服务机制,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2015年来,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共为群众办理业务6840件,办结6840件,解决实际问题540多件,惠及党员群众2400余人。村干部值班帮助群众办理事务3840余件,接待群众5000余人次,帮助解决矛盾纠纷60余起,为群众代办事务3500余件。

  推行驻村干部“上门服务”。在开展驻村工作中,织金县各级“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认真按照“讲、访、帮、促”工作要求,主动帮助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参与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遍访贫困户,手绘民情地图,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三类人员”排查和关爱工作,参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帮助维护农村和谐、为民办事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单位和个人优势,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向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和服务,帮扶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全县1910名驻村干部(含第一书记)共走访群众160040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0384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1240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963条,协调解决资金1823.47万元,解决困难问题948个,协调项目63个,办理好事实事1752件,化解矛盾纠纷852起。走访留守儿童12459人次,为困难儿童家庭申请低保429户,实施临时救助180名,给予医疗救助28名,残疾补助2名。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办理户口124户,帮助办理实事好事116件,救助帮扶资金160余万元。

  推行在职党员“流动服务”。为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织金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出“业余党校”、“周末村官”、“计生服务车”、“精准化扶贫结对帮扶”、“农民讲师流动宣讲”、“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等流动服务,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技术、安全生产、创业带富等问题,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如,县委组织部推行“周末村官五个一”活动,每周派出一支“周末村官”小分队到结对帮扶的阿弓镇狗场村开展结对帮扶,为村民送去帮扶物资和致富点子;珠藏镇为全镇党政领导以及村组干部共407人发放“雷锋包”,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流动服务;县信访局组建12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对金南社区卫生死角地带、路面、绿化带进行环境整治,开展卫生大扫除,改变街道和社区环境等。全县66家县直单位1544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参加服务,共认领服务岗位3000余个,组建服务团队69个,开展代办代访850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6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次,帮助解决社区和群众实际困难587个,为社区和群众办好事实事86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