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激活一地发展 实帮扶助力同步小康
——省国税局驻道真自治县同步小康工作队帮扶侧记
□田江韬 苟仁金 本报记者 李 丽
2012年,省国税局按照省委部署,开展同步小康(党建扶贫)帮扶工作,帮助道真自治县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省国税局驻道真自治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继续创新思路,关注民生做实事,助力当地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近日,记者走进道真自治县,采撷几个镜头以展现我省为实现同步小康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这是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工作队”
这个季节正是烟叶成熟、采摘的时节,道真自治县隆兴镇的烟叶基地里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田间地头不时可见烟农采摘、烘烤烟叶的忙碌身影。与以往不同,今年,隆兴镇的烟叶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景象和发展势头。
在隆兴镇塘坝的烟叶基地里,“隆兴镇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烟药套种示范项目初具雏形,相关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当中。
驻村工作队经过广泛深入调研了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当地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努力促进群众增收。工作队协调资金2400万元在隆兴镇浣溪村建设“烤烟科技示范园”,完成4060亩土地整理和烟水配套工程,新建和改建示范园区内道路12公里、新建30间具有黔北建筑风格的密集型烤房、新建9216㎡育苗工厂和清香型烟叶培育研发科技楼,为道真县烤烟生产注入科技活力,重树清香型烟叶品牌。
2012年浣溪村开始种植中药材,浣溪村村委会副主任、中药材种植户严建民在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去年他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0亩,自己实现致富的同时也对村里其他村民起了示范带头作用。严建民对工作队来帮扶之后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街上安了路灯、解决烤房设备甚至肥料物资、引进百花药业实现产业帮扶、请来专家带来全新的技术信息……“这是真正为百姓办实事的工作队。”严建民如是说。
今年,省国税局驻道真自治县同步小康工作队5名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内驻村到岗,迅速转变角色,真蹲实做、真帮实促,全面了解该县和驻村干部所驻乡(镇)、村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们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学校村落,访问贫困户、低保户,探望结对帮扶学生、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保户,走访种植养殖大户、创业致富能人,查看水渠、烤烟育苗、烤房建设及道路设施状况,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听取镇、村领导的基本情况介绍,掌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找准驻村帮扶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结合所驻村的实际,驻村干部广泛征求镇、村干部、致富能人、种养殖大户和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召开“坝坝会”等形式动员和宣传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多种致富的道路。在隆兴镇浣溪村和玉溪镇桑木坝村发动群众并带动贫困户种植精品水果,在三江镇群心村和上坝乡八一村发展种植面积1000亩的2个精品水果种植基地。促成省农村信用联社捐资400万元,用于弥补隆兴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建设资金缺口;积极协助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与道真县达成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和开行小额农贷等项目贷款资金14.37亿元,累计实现贷款发放9.6亿元;争取到公路建设资金385万元,硬化莲池村至浣溪村通村公路7.9公里,交通并利对公路沿线中草药种植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贵州支行捐资160万元立项建设隆兴镇联兴村太平至兴塘(原自然村所在地)公路硬化工程和九竹坎至干沟公路改造维修工程,惠及15个村民组437户1800余人。
“为农民奔小康带来‘及时雨’”
“我们村里终于有了像样的路。”坐在自家屋前,60多岁的张国陆看着门口过的新路,脸上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这里是距离道真县城17公里的三江镇群心村,民居散布在葱葱郁郁的青山间,空间清新、土壤肥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年前,这里还是个路都不通的落后山村。
今年3月,驻村队队员遵义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纪检监察专员李晓林、道真自治县国税局办公室主任韦小红一到村子,便开始走访村户,到五保户家送去慰问金,走访养殖户蒲友发家、烤烟户韦小勇家,组长韦长练家、韦启贤家,了解村民生活生产情况。在走访中,发现因道路不便,60多岁的蒲友发家里无法运饲料到家,得知这一需求后,第二天韦小红就找车送饲料到他家,并将米等生活物资送到空巢老人传应娥手中。这一走访,村民不约而同都谈到路的问题。
走访结束,工作队组织召开群众会,会上群众们提出要求,而路成为影响群心村农民生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工作队研究后,通过了修路的方案,这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支持。
征集群众意见后,两位队员跟相关部门及领导汇报,接下来出方案,为确保路坚固耐用,几次修改方案,预算从40多万元增加到70万元。
修路的过程也是个集体合力的过程。省国税局多方筹措资金,县国税局解决水泥问题,驻村工作队牵头农民集资,负责工资问题并动员镇政府解决石材问题,百姓积极拥护,主动给施工队送茶水。从7月10日开始动工,8月底完工,这条长2.1公里、厚18厘米、宽4米的路给群心村带来了方便,改变了面貌也注入新的活力。
“以前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娃儿读书要大人背下山,车过不去,大米等生活用料也要人背肩扛上山。” 41岁的韦家组村民韦建修,自小在这长大,印象中,这条山路就没有好走过,现在家里两个小孩上学方便了,骑着摩托车就可以把生活物资拉到家门口。对于驻村工作队他表示“非常满意”。
路修通了也带动了村民的财路通了。现在群心村的农民主要靠种地、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接下来,驻村工作队将帮助村里发展经果林、中药材、精品水果,让外出务工者回乡,将路那一头海拔1200米的包谷塘开发利用出来,带领村民们致富。
半年多来,省国税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实地走访群众1500余人次, 发放“连心卡”600余张,参加群众会50次(场),化解矛盾纠纷39余起,真正把驻村工作当作锻炼的平台、成长的舞台,改进了作风、磨炼了意志、砥砺了品质、汲取了智慧、增长了才干。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全省开展的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省国税局机关处室支部与隆兴镇、三江镇、玉溪镇和上坝乡的5个村25户贫困户结亲帮扶。驻村干部动员爱心企业向红旗小学和齐心小学捐赠价值2.8万元的课外书籍;筹集资金20万元,硬化隆兴幼儿园至街道口道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年来困扰该园师生、家长入(出)园困难的问题,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
“几年来,国税系统对我们县的教育事业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实事。”道真县教育局局长陈永才介绍,联系帮扶资金、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引进高端师资,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等等,这些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帮扶为道真这个贫困县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9月1日,道真县隆兴信合小学的学生们在更加敞亮的校园里开学了。之前的学校规模小、房屋破,寄宿问题解决不了,今年通过省国税局协调,省农信社捐资400万元资金帮助实现校区搬迁,之前占地50亩的校区只能容纳500学生,搬迁后占地70亩的新建学校可满足1200人的学习寄宿需求。
“省国税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理念,在帮助农民实现同步小康的路上带来‘及时雨’,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真正起到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架起了‘连心桥’,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对群众的关心。”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隆兴镇镇长张华侨深感驻村工作队带来了巨大活力,“观念一更新,我们隆兴镇遍地是黄金。”他表示,驻村工作队带来了具体项目,帮助群众发展新兴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几万元的扶持到几千万元的项目,都让农村的发展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据统计,省国税局4年来共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9亿余元,促成18个项目落实,完成基础设施建设19项,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展现了国税人真情实意、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的良好形象。
召开省国税局(道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调度会,为道真自治县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出谋划策。
国税局驻道真自治县同步小康工作队视察浣溪村花园“新农村示范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