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根红线
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各环节重在落地生根
□黄康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24个字,是核心价值观的一根红线。这根红线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作为激发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作为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它回答了三个世人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一是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标准,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二是在社会层面明确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的问题;三是在公民个人层面明确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回答了怎样做一个新型的现代公民的问题。现在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叫响,把它当作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来抓,不仅使其在经济领域各个环节,而且在全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落地生根。
一、在“认同”上落地生根
“三个倡导”24字每个层面都对人们提出了具体的价值导向,内涵实实在在,规范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反映了时代呼声、群众心声。一是信念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构建公秩良俗、凝魂聚气,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脊梁。我们要把所倡导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贯穿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既要道路自信,也要道路自觉,既要理论自信,也要理论自觉,既要制度自信,也要制度自觉。二是目标认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目标的价值支撑,我们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起点上,既要把物质大厦建起来,也要把精神大厦建起来,使物质与精神相互融入、相互作用,共同创建“美丽中国”,共同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三是文化认同。有人说:经济是实实力,科技是强实力,军事是硬实力,金融是巧实力,文化是软实力。当代中国在变化、在变革、在变动,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由于文化软实力它能吸引各国精英和民众创业创新,也能使人们在行为、做人、处事上不知不觉中认同一种价值,所以,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也是竞争力的要素。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已经不是土地、资本,而是知识和信息,从而我们要适应不同时代力量的转移,注重教化弘德、注重践行崇德、注重建制立德,把好与坏、善与恶、有用与无用、有益与有害、诚信与不诚信严格区别开来,把真善美立体地、形象地呈现出来,避免道德失范、价值失灵、文化失衡、社会失信、精神失落现象的发生。
二、在“认知”上落地生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践行核心价值观,使其落地生根,贵在知行合一。一是认知。认知是前提,是基础,只有真正的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地自觉践行。我们要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就、经验、做法和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让大众共鸣,让百姓认知,点燃大家干事创业的激情。二是践行。践行是目的,是结果,只有真正的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地使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干事创业的行为举止,转化为物质和精神财富,转化为人们养成实践的习惯,做到知难而行,知行合力。三是落实。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工作要更深、更细、更实,全方位、多层次融入实践的自觉,可以说,现代民众,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你做什么,所做的是对国、对民是否有利,行胜于言,实胜于言,做得好不好,落地不落地,落实不落实,是检验知行是否合一的实际效果,是最终的检验标准。四是重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涉及不同主体、不同群体,各行各业都要广泛参与、自觉践行,但重点应着力在四个方面:重点人群重点抓。主要是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典型人物,要知行合一,作出示范;群众主体全面抓。各民族群众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要全面抓、普遍抓,使人民群众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关键。践行核心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只有融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才能落细、落小、落实,通过实践中踏实做事,从而转化为惠及民生的财富,融入到经济生活的每个环节,让核心价值观在老百姓中有好口碑;传统优秀是根基。传统优秀文化是美德,它生生不息,规范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言行,我们要把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特征结合传承,弘扬正气发扬光大。
三、在“认清”上落地生根
一是认清西方的“普世价值”。自2009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将中国作为主要遏制对象,把其所谓的“普世价值”在我国民众中推行,甚至把台湾、香港搞乱,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和香港的“占中运动”,这两场“准颜色革命”都是美国策划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认清西方的“普世价值”是遏制中国、搞乱中国;二是认清国情。我国享受高速发展的30多年,走向世界竞争的3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给全国带来繁荣,人民生活改善提高,其成功毋庸置疑,坚持这条道路是国情决定的,决不能动摇,不能崇拜西方的“三权鼎立”,不能崇拜西方的发展模式,不能崇拜西方的社会制度。三是认清自身的方位。每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责任不同,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是一致的,这是对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要求,首要的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这一片热土,要在这片热土上敬岗爱业,诚信创业,友善待人,这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方位,是做人的一个根,做人的一个本,做人的一个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担当,让我们共同一起努力吧!
(作者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