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82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26

源起思南 盐道古朴 引故事无数

——贵州打造大型原创花灯剧《盐道》

□陈李育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一些古盐运道至今仍在使用。千百年来,这些盐道默默延伸着,串起了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演绎着中国文化千百年的精彩。将于今年推出的我省大型原创花灯剧《盐道》要演绎的,正是一幅乌江盐道的磅礴画卷。

  近日,我省大型原创花灯剧《盐道》在贵阳开排。该剧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旗下的贵州省花灯剧院,与思南县联合制作,汇集了全国各界艺术家之力,势将《盐道》打造成一部继《枫染秋渡》之后的又一经典剧目。

  田家盐号的“忠孝仁义信”

  “川黔盐道,盐行夜郎”,自古以来乌江就是勾通黔川的重要运输纽带,也是连接川黔的盐运古道。古道的起点思南地区,自然成为这条道上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文化、经济的交汇点。“盐”造就了这座石阶上的古城,形成了独特的思南文化。

  几年前,《盐道》创作组来到花灯之乡思南县采风,浩荡奔腾的乌江水、古朴的盐道遗址、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创作组带来丰富的灵感,大家决定创作一部以思南盐道为主题的大型花灯剧。于是就有了这部讲诉乌江边畔思南田家盐号三十年风雨变迁的花灯剧。

  该剧讲诉的是思南田家盐号女主人田景花,面对波折多舛的命运,仍然选择“创业为艰,守成不易,唯忠唯孝,克勤克俭的”追求,心负信仰,带领人们在“盐道”前行的故事。作品希望通过描写女主角坚守“盐道”,刻画出一个继承着“忠孝仁义信”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人物形象。

  集全国艺术家之力 勇探贵州艺术精品高峰

  在开排仪式现场,记者获悉,《盐道》从构思到开排,走过了漫长的创作历程。主创人员多次深入至思南地区的乡镇采访,收集、整理资料。剧本经历艰辛、数易其稿,最终成形。此外舞美设计都具有浓郁的地域风貌,展现上世纪初、中期江城的特色,及乌江流域的艰险,以提示人物在此环境中所能形成的独特性格。

  为了充分呈现舞台艺术效果,剧组特邀请了多位著名专家组成主创团队。著名戏剧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潘伟行担任该剧总导演,曾多次荣获中国戏剧文学奖等重大奖项的著名剧作家曾用礼先生担任编剧……领衔主演邵志庆及多位艺术家已经展开缜密的前期工作。来自全国的艺术家们正在艺术上寻求“草根”与“精品”的切合,在提升花灯剧的品格和普及上做努力,勇探贵州艺术精品高峰。

  企业与政府创新合作模式 势创贵州花灯之最

  贵州花灯戏从民间花灯演变而来,其优美的曲调,唱腔,和舞蹈,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熟悉的生活,成为在多民族地区成了受众面最广的剧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戏曾多次代表贵州在国内外高端平台上精彩展示,对宣传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旗下的贵州省花灯剧院,创作生产了包括文华奖获奖剧目《枫染秋渡》在内的一批最具代表的大型花灯剧,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悉,这次贵州省花灯剧院与思南县联合制作的花灯剧《盐道》,构建了企业与政府合作的地方戏创作新模式,开启了我省直文艺院团与地方文艺机构的新型合作方式,是我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