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819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13

  在贵阳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有一个城堡,它们是永乐堡、云盘堡、朱昌堡、公牛堡,这四个城堡反应了贵阳的历史军事文化。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万泉等人通过提案建议:

发掘贵阳古堡文化 开发贵州民族军事遗址

□本报记者 曾 丹

  贵阳古堡风韵犹存

  “城堡军事文化是中世纪世界文化的特色。”记者在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了解到,在贵阳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有一个城堡,它们是永乐堡、营盘堡、朱昌堡、公牛堡,这四个城堡反应了贵阳的历史军事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永乐古堡位于贵阳市东部近郊的永乐乡,古堡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这座城堡是为屯兵所修筑的,平面布局呈八卦图形,为内外两城,有东、南、西、北四城门,占地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 如今残存下来的只有西城门和城垣等数段,长1650米、高3米、厚2米。古堡整体布局上分为内堡和外堡两部分,分别修建有富丽的建筑物和围墙(城墙),内城墙围绕永乐山的山顶部分而建,内堡是内城墙围绕的部分。这种布局符合中国传统城池布局的特点,体现了防御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营盘古堡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云盘村的云盘山上,紧靠贵阳市西南环线道旁,距贵阳市中心16公里。据了解,“营盘”在考古学上的定义就是古代的军营,贵阳市周边颇多荒废的营盘,大多数均为明清两代军队驻守之地,一般建在有重要军事作用的山坡上,云盘村的“营盘古堡”是规模最大的一座,驻守军队最多时超过3000人,“营盘古堡”也是迄今唯一恢复利用的古营盘。

  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实地考察后曾表示,“营盘古堡”代表了贵阳市古营盘的特点,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人类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位于乌当区的朱昌古城墙在1958年被拆除,墙石不在,城基已建有民房,明、清时代修的庙宇及黄家修的祠堂改建为粮站,只有东、西两城门处各有3公尺长的城墙石未拆。现在唯一能证实建造古城有320年历史的证物,就剩下朱昌城西的这块碑了。

  公牛屯在花溪区燕楼乡,是座孤零零的山丘,完全由石头砌成,距贵阳30多公里。山上约8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座不知年月、早已废弃的古代营盘。营盘内是石墙围住的石头建筑,总共有129间房屋和3个城门。在古时,公牛屯是躲兵防匪、屯兵御敌的小型城堡。

  军事文化色彩浓郁

  古城墙、烽火台、瞭望哨,飞鸟绿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花溪营盘古堡。据资料记载,营盘村营盘山顶的古堡属明代军事营盘遗址,建有用于驻军的大、小古堡两座,被考古专家称为“黔中第一哨”。

  “这些浸透世界中世纪冷兵器时代军事秘密的名称,在贵阳充满民族军事文化色彩。”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郭万泉等人在提案《发掘贵阳古堡文化开发贵州民族军事遗址》里指出,世界历史的中世纪,是中国的宋、元、明时期。那时的战争,是骑马射箭,大刀长矛,所以修城墙保安全,建城堡求胜利是规律。明朝朱元璋称帝以后,听宰相“占领贵州,就等于稳住西部”之策。

  “当时全国仅25万军队,于贵州就驻军5万。”提案介绍,在平坝、安顺除驻军外,还移民,实行“屯田镇边”据贵州,稳西部的战略。在贵阳,则在贵阳东、南、西、北四大入城道口的高地,建东堡——永乐堡,南堡——营盘堡,西堡——公牛堡,北堡——朱昌堡。这四个古堡所在的永乐乡,小碧乡、燕楼乡、朱昌镇、是布依族、苗族的世居地。

  “朱昌镇朱昌堡位于今天的百花湖东南岸,碑文石刻记载建文皇帝朱允炆避难于此险要之地,周边的布依族,苗族群众轮流送茶、送饭进城堡,建文皇帝因此赐名‘茶饭寨’。”提案介绍,茶饭寨的名称保留至今。

  提案指出,燕楼乡公牛堡的传说更是与秦汉时期的“古夜郎国”有关。《贵阳文史》杂志撰文说,明朝选堡卫贵阳,选址在燕楼,是因为“燕楼”原名为“夜郎”,这里的布依族、苗族自述为夜郎国的后代。是因撰书之人,把布依族寨老口语发音讲的“夜郎”写成“燕楼”去了。

  “永乐乡永乐堡的故事与建文皇帝失踪之谜更是吻合。”提案认为,朱元璋建城堡是为保卫贵阳,是为平息西部战乱,朱元璋传皇位给孙子朱允炆,年号“建文”,后朱元璋的四子朱棣篡夺建文皇帝的皇权,改年号“永乐”,把贵阳军事城堡变为追杀建文皇帝的军事基地。建文皇帝的妹妹永乐公主为秘密寻找哥哥,到了永乐堡。永乐公主仙逝后,在今天的永乐堡西面的平地上建了永乐公主坟,周围载了28棵柏树,说这是28星宿之地。今天永乐公主坟成了永乐乡的蔬菜批发市场,28棵古柏树,现在只剩12棵。

  提案里,省政协委员郭万泉等人建议:传承贵阳古堡文化,寻找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相承点,搜索与“贵人之州”省名的相融点,捕捉与世界中世纪文化的相通点,丰富和补充贵州少数民族的军事史,培育贵州少数民族军事历史遗存的旅游文化品牌。

  开发民族军事遗址

  今年6月,省文化厅、省旅游局、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对提案进行了回复。

  “培育少数民族军事文化旅游品牌有其必要性。”提案承办单位称,我省提出的打造“贵州旅游升级版”,就包括了相关业态升级,对于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为主体的我省旅游来说,打造贵州民族军事遗址是旅游升级版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完善,在《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以贵州军事文化遗址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为支撑,大力开发遗址观光与历史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协调城市边缘区通过旅游业带动军事遗迹和废弃地再利用,有助于通过文化传承和空间再造等方式,充分复兴民族军事遗址和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进而带动城市边缘区的再生和土地增值。

  提案承办单位称,省政协委员郭万泉等人在提案中建议挖掘开发的东、南、西、北四个古堡若开发成功,即能充分彰显贵阳市悠久、独特的民族军事文化,又能与青岩古堡串联成线,丰富旅游产品线路,增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必要性。

  据悉,2003年,贵阳市将公牛堡、朱昌堡公布为市级文物文物保护单位,2005—2007年,拨款对公牛堡进行维修,朱昌堡由于是遗址,文物大多无存,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的规定,目前,主要采取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原址保护等措施,朱昌堡以临靠百花湖的区位优势,成为百花湖景区重要历史人文景点,并纳入在编的《贵阳朱昌镇生态文明先行实践区方案》。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中,把永乐堡、云盘堡、公牛堡、朱昌堡作为重要文物进行了登录,对相关文本档案进行了补充完善。此外,贵阳市还对其他重要军事遗址进行深入保护,例如花溪镇山村,村内既完整地保存着400多年前“平播”之役,明王朝派李仁宇将军屯兵的石墙、三合院民居、武庙等遗存,又保存着木构架的石板房,鳞次栉比,形成了丰富的建筑空间,体现出汉族和布依族民居不同的建筑风格。2014年,《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通过,《规划》对保护空间形态结构、山体水系环境、历史建筑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民俗提出了具体措施。去年,我市借助举办第九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机遇,投资50亿对青岩古镇进行改造提升,让青岩这座历史军事要塞焕发出新的旅游活力。

  提案承办单位称,下一步,将由旅游部门牵头,南明区、花溪区、观山湖区和发改、规划、国土、文化等相关部门配合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按程序送审,如永乐堡、营盘堡、公牛堡、朱昌堡军事文化开发项目立项获得批准,市级相关部门将向省级相关部门作专题汇报,争取在发掘古堡文化、招商引资、市场营销、旅游人才培养以及纳入省“100个旅游景区”进行重点打造和宣传推介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力争将军事遗址旅游打造成与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红色旅游等相得益彰的拳头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