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真招 务求实效
贵州:发力谋服务 解民企难题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创新举措出真招
亿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6月视察贵州时到访的企业之一。这家来自北京、以“互联网+汽配”新业态运营的民企,仅用几个月时间就招商入驻“象网汽配”平台企业近120户,力争年底招进企业500户、实现就业2000人。
2014年底,注册1.5亿元、投资规模达10亿元的亿象网络科技正式落户贵州贵安新区。这被业界视为该区培育大数据产业新业态的经典范本。
一方面,作为支撑黔中经济区和黔中城市群发展壮大的重要增长极,贵安新区是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大战略、主战场,极具政策支持的优势和集聚高端要素的基础;另一方面,优良环境能点燃投资者的创业激情。亿象网络科技在汽配行业潜心研发5年,立志以精细化服务手段做专业电商平台,在贵州找到大展宏图的空间后,“象网汽配”终于落子贵安新区信息产业园。
近年来,为提升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软实力”,贵安新区组建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个窗口流转、一颗印章审批、一套系统监控、一支队伍办理”。在财税、土地、产业、环保、人才、科技等方面先行先试,行政审批事项仅有149项,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的国家级新区。
贵安新区公开承诺:“凡是国内其他省(区、市)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我们都可以提供;凡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权益,我们都要依法保护;凡是需要由管委会解决的问题,我们都全力解决。”
同时,完善“大部门”制和直管区与非直管区“统分结合”体制;探索首批4个产业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成功为园区引进和培育项目60多个;推广以基金直投、PPP模式等为主的投融资模式,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近日,贵安新区创新打造的招商引资三维虚拟平台一期也正式上线运行,推动了全区对外招商工作数据化、互联网化、智能化。
得益于推行“一站式”优质服务,兑现行政审批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效益最高的承诺,贵安新区吸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及富士康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对外开放实现了“大丰收”。
精准帮扶见实效
贵安新区吸引“灼热”的投资目光,是贵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招商引资高地的具体体现。
今年4月,贵州正式启动“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围绕解决准入难、融资难、政策落地难、审批难、盈利难、用工难、创业难的“七难”问题,全省各级政府上下联动、省直部门协同配合,结合各地产业特点、部门行政职能和企业实际困难,想办法、出真招,努力为民企提供专业服务、精准服务和贴身服务,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据介绍,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七难”问题,认真梳理民企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需求,省市县三级分别抓一批重点民企,并分级建立了民企问题台账。
贵州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办公室组织各地和省有关部门召开调度会,研究确定154户省级重点服务民企名单,参照工业“百千万”工程对企业实行“领导挂牌服务”,按属地原则在企业所在地的县级党委、政府确定一位帮扶领导,对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贴身服务;建立问题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问题登记、跟踪、销号,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真正实现帮扶到位。同时,各市(州)、贵安新区和省直管县试点仁怀市、威宁自治县,也分别确定了一批本级重点服务的民企。
截至目前,全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已走访企业940余户,收集问题和需求1389条。其中,融资难548条、盈利难348条、用工难148条、审批难121条、政策落地难102条、创业难101条、准入难10条,其它11条。经对问题台账进行梳理,根据职责分工及时反馈到各地、各有关部门,70%以上的问题和需求得到了有效解决。
全省“民营企业服务年”活动开展以来,各地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强化对民企的贴身服务。六盘水市选派150名干部入驻企业,开展为期2个月的蹲点帮扶工作;黔南州组建由33名律师组成的律师服务团,为企业提供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针对民企用工难,铜仁市碧江区领导干部带队到周边区(县)及乡镇招工,并将招工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四大班子和全区各部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