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19期 本期1813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8-04

铜仁市“脱贫步子”走出山区特色——

“五结合”打造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升级版”

  本报讯 (谭绍锋) 6月25日,全省智力支边工作现场会在铜仁召开,这是继扶贫攻坚开展以来,又一次以现场会形式总结该省在扶贫攻坚道路上取得的“新突破”。

  会上回顾了我省智力支边32年来的工作,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坚持以扶贫济困、促进贵州经济发为己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智力支边活动,充分总结了铜仁市智力支边工作典型经验和新常态下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新要求,并指出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以提高边远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把握智力投入和科技传播为核心,以建设智力支边联系点为载体,提高标准,整合资源,加速推进智力支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铜仁市重点要坚持做到“五结合”,戮力打造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升级版”。

  坚持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铜仁市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要把产业扶持作为重要内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帮助贫困地区理清发展思路、引导招商引资、指导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监督、管理等培训指导,推进农特产品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品牌化,助推 “特色中国·铜仁馆”和“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发展,引导群众形成电子商务意识,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开设网店,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铜仁市结合本省新农村建设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名片,充分发挥智力支边扶贫工作联系面广、智力密集的优势,紧扣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争取项目,整合资源,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实改善边远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扭转“老、少、边、穷”地区医疗、卫生、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状况;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好当地的青山绿水;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广泛开展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送法律等下乡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程度,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引导群众从德向善,做文明人、办文明事。

  坚持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近年来,铜仁市创新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并推广为全国扶贫经验。铜仁市再接再厉,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把精准扶贫的经验融入到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中,盯准贫困人口,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对扶贫对象精准摸底、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确保扶贫资源真正到村到户,大力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培训,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邀请专家型、技术性人才进行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扶持和智力支撑,增强贫困群众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并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积极发动智力支边扶贫联系小组各成员单位,定点扶持贫困地区,结对帮扶贫困对象,着力开展针对性的扶贫,让每一个贫困对象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坚持与社会帮扶相结合。智力支边对内对外联系渠道广泛,善于广交深交各界朋友,挖掘资源优势,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工作的良好格局。铜仁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助推扶贫攻坚“三个一”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十百千”活动,建立联系基层群众“五个一”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身扶贫攻坚一线,广泛联系外界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联系,争取他们来铜开展爱心捐助和扶贫济困活动。同时,铜仁市还扩大外宣,大力报道本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更多的组织和人员参与到智力支边扶贫事业中来。

  坚持与党建扶贫相结合。党建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灵魂。铜仁市在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工作中,立足自身优势,主动紧密联系党建扶贫,形成良性互动的扶贫工作局面,主动加强与村级组织、党建扶贫队伍的联系,共商脱贫路子,共话发展大计,共同帮助贫困农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连线“干群连心室”,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内容、方式和手段,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并主动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常做理顺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把一些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