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与景区建设应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访省政协委员黄秋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当前,全省正在实施的建设100个旅游景区和建设100个示范小城镇风生水起。如何将示范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进行系统整合发展, 记者采访了省政协委员、黔西南自治州政协常委、施达集团董事长黄秋。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有力措施,100个旅游景区打造则是提升景区品质,实现旅游服务质量的升级版,让客人更舒服,让贵州旅游更具有吸引力。现阶段,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首选地,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有机融合到一起进行整合建设。”黄秋说。
记者了解到,黔西南自治州施达集团虽然是一个以房地产为主,以药业、民办教育等为辅的企业,但长期以来,黄秋却关注着黔西南的美丽乡村建设与景区发展 。为了早日使黔西南自治州的旅游有一个大发展,他做了深刻的调研。
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两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换句话说,美丽乡村可以成为旅游景区吗?
黄秋说:“在黔西南,美丽乡村完全可以成为旅游景区。”
谈到存在的问题,黄秋指出:主要是两项工作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在推进,而两个主管部门没有多少联系,没有交集,资源也许没能有效集中使用。
黄秋认为,黔西南最好的资源是气候,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休闲养生的最佳地。如果能够把美丽建设与100个旅游景区打造结合起来,实现赏美景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将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一方面,景区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实质性的扩大景区范围和增加景区服务功能,有利于留住客人;另外,景区的打造,有利于提升吸引游客的能力,也可增加周边乡村的人气;另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增加服务景区的功能,比如农家乐、乡村客栈,可以增强景区的综合接待能力;景区建设考虑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引导客人到乡村住下来,把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一个真正“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休闲度假胜地,更为重要的是,二者结合后,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能够稳定和增长,景区能够提升人气,加快发展。
如果说,要实现美丽乡村与景区建设整合发展,那么应该需要采取哪些办法,或者有哪些比较有利的运作机制?
黄秋说,美丽的贵州,可以说处处是美景。一方面,在运作模式上,可以采取政府鼓励和引导,企业为主体,推动二者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比如说农民的房子要改造成标准接待用房,要接通热水、电视等,都需要投入;二是解决市场营销问题。要把客人引来避暑和避寒,如果没有持久的推介宣传是不行的,客人不会自动跑来;三是解决服务品质问题,农民要经营餐馆或者酒店,没有一定的服务水平是不能让客人满意的,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技能。在这方面,施达集团在贞丰的双乳峰项目算是较为成功的示范,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而政府引导主要是在战略方向、乡村风格和协调企业与农民关系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主动促成景区和周边乡村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要优先投放景区的周边乡村,协调景区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互统一。
最后,黄秋强调说,要成立有旅游和农业等有关部门的服务机构,确保二者结合工作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景区发展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