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806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7-22

问计于基层 寻策于百姓 求知于实践

——铜仁市政协调研工作亮点采撷

□本报通讯员 姜 玮 本报记者 安怀宇 杨云超

  在江口县怒溪镇郑家屯创建的雁归人员创业示范园区内,满眼的香水莲花漂浮在湖面上,罗汉松、桂花树、红豆杉、红叶石楠、银杏等迎风飘扬,开园以来已新增就业10000人次,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500元……这是铜仁市政协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新要求,扎实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研,推动“雁归工程”实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铜仁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和“两区一走廊”部署,在调研中问计于基层、寻策于百姓、求知于实践,着力提高建言献策水平,助推同步小康建设。

  选题“精”

  选题是否得当是决定调研能否出精品的先决条件。市政协始终坚持广角镜视角,全方位征求选题意见,做到三个坚持到位:一是坚持向委员征集选题到位,坚持由各个专门委员会向所联系的界别委员征求意见的同时,注重从政协全委会议、常委会议、界别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进行梳理;二是坚持向市委、市政府征集课题到位,市政协每年初都以函件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征求调研课题,市领导从每年开展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精确点题;三是坚持向群众征集课题到位,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协主动纳入年底调研重点,做到“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

  近年来,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铜仁实践中的关键环节、重大部署和重点工作,先后就乌江流域科学立体开发、创建“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大健康产业发展、农村留守家庭生产生活等24项课题开展调研,每一项调研都点中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部位。

  调研“深”

  “下深水抓活鱼”是市政协调查研究的生动体现。为了让调查研究真正深入群众,市政协采取“三步走”:第一步邀请有关政协委员、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认真商讨、研究制定调研方案;第二步每个课题组织由主席或分管副主席领衔、相关委室牵头,组建少而精的调研队伍,全面了解所要调研课题的相关情况;第三步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和调查到乡、到村、到户、到人。这“三步走”使调研工作坚持做到了问计于基层、寻策于百姓、求知于实践,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真正掌握参政议政的第一手资料,真正代表群众发出政协“好声音”。

  为推动乌江流域脱贫发展、同步小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提出规划建设乌江经济走廊的要求,市政协根据市委的点题部署,扎实开展构建乌江经济走廊重点调研,调研组成员沿着乌江发源地走遍了我省五分之二的土地。“蕴藏丰富资源和巨大开发潜力的乌江,地形复杂、交通落后,在整个调研中,车辆基本上都去不了我们考察的地段,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情。特别是站在两边悬崖峭壁上,俯瞰乌江的整个流段,既惊险又壮观。”调研组副组长陈廷可如是说。

  献计“准”

  “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果断决策、及时决策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这是市委主要领导对市政协调研报告的评价。

  北宋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协认真组织写作班子撰写调研报告,广泛征求党政部门、专家学者、政协各参加单位、科研院校机构等各方面意见,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有助决策、有可操作性。通过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研,促成了市委、市政府“雁归工程”的实施;开展武陵山扶贫攻坚铜仁先行先试调研,形成的“五个先行”、“五个先试”的建议被吸纳进市委一届三次全会决议;开展铜仁职业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调研,得到帮扶的苏州市的大力支持,促成校企结合办学的新路子。可以说,市政协的诸多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果断决策、及时决策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