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耿春萍通过提案指出,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山多、石多、可耕地少,一些地区石漠化严重,土地资源十分匮乏。长期以来,贵州的建筑墙体材料以烧结实心粘土砖(页岩砖)为主,大量破坏了耕地和山林植被,同时消耗了大量煤炭资源,与此同时,我省污染严重、堆积如山的工业废渣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因此,大力发展以保护耕地(林地)、吃渣利废、节能环保为特征的新型墙体材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耿春萍委员建议: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走绿色生态环保新路
□本报记者 何 博 杜 薇
墙体材料革新需要加快步伐
2006年,省政府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这是贵州省第一次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墙材革新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志这贵州省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意见》要求,把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和实心页岩砖,积极开发生产和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建筑节能项目建设三项工作,作为贵州省推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任务,特别是把页岩实心砖也列入了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名单之中。
2014年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该《条例》是我省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革新墙体材料,为全省建筑行业走上绿色节能之路保驾护航。
据了解,墙体材料是建筑的主体材料,在房屋建筑材料中占70%,是建筑节能领域最有潜质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是以“保护环境、节地、节能、利废”为发展原则的新兴产业,我省的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全省墙体材料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新型节能、绿色、环保、多功能的产品、产量快速增加,全省逐步涌现出一批工艺、技术、装备先进的、规模化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新型墙体材料在我省建筑工程应用比例逐年提高。但是我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仍然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仍然很艰难,不少地方落后的墙材生产使用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当前,全省墙体材料工业的整体水平与省外同行相比,与我省经济建设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参差不齐
目前,我省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仍然参差不齐,一些地方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仍然很艰难,不少地方落后的墙材生产使用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当前,全省墙体材料工业的整体水平与省外同行相比,与我省经济建设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耿春萍委员告诉记者,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企业法定手续不完善。全省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土地利用、安全、环评手续及工商注册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城市周边或农村的免烧砖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生产所用土地多为租用或自家宅基地、耕地或林地,改变土地利用性质的问题也较普遍。
二、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目前,在全省所有的城镇周边,都分布有传统墙体材料产品的生产企业,但绝大多数均未通过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且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的布局不能适应各地市场的需求,尤其是规模化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大型企业。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呈逐年加剧之势。经过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一些产能落后、技术低下的企业被市场淘汰,但仍有一批类似的生产企业所采用的工艺、生产技术及装备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内平均水平。我省墙体材料产品的档次在全国仍然处于低水平,且品种少,一些高、新建筑所需的高、新墙材在我省还是空白,低碳产品、绿色产品十分欠缺,低端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产品质量长期游离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管之外。
四、墙材企业建设过程,未重视咨询设计。目前,我省大多数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在建设过程,咨询和设计没有引起投资者足够的重视,往往凭借设备生产厂家或施工单位“千篇一律”的设计图纸,在未充分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市场、资源情况、交通和气候等众多因素的情况下,就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建成后才发现诸如该生产线不适于本地廉价的原材料、设备与设计产能或原材料不配套、生产线能耗较高或已属于淘汰落后的工艺或设备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
五、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推广运用不畅。近年来,我省各地相继建设了一批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但部分企业的产品连进入市场都较为艰难,生产线难以发挥能力和效益。这是因为运输成本制约了产品的覆盖半径;产品推广运用环节障碍多,一方面是城镇“禁实”工作推进缓慢,另一方面是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标准、规范不完善,施工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影响了市场对新型墙体材料的认可度。
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任重道远
据了解,省有关部门应根据国家对墙体材料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时出台适于省情的、指导行业发展的规章,从政策层面规范,引导确保墙体材料行业健康发展。为改变我省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长期处于无序状态,布局不尽合理,地区过于集中,市场秩序混乱,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建议各级相关部门,对墙体材料工业的发展实施规划管理,尽力改变无序发展的局面。鉴于贵阳市加气混凝土未来面临无灰的现象,建议以后在企业布点时,当地政府应根据资源情况统筹考虑和规划。
我省墙体材料生产企业中,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违背的落后产能众多,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得以贯彻落实,建议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住城厅、省质检局、省工商局、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等部门联手,形成合力,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关停、有效整顿和规范不合法企业、部分落后产能;为规范墙材工业发展秩序,有效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省墙体材料工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建议对新建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如:烧结类、蒸压类等新建墙体材料生产项目标准。实施准入制度能有效地引导在产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有效防止新生落后产能,有效促进布局优化;建议省相关部门,结合贵州实际,建立鼓励、扶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激励机制,对凡在新产品新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上取得成效的企业、单位、个人,从政策上、财力上、物力上给与适度支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力求在省内有更多的具备优质、高强、高保温性能的新型墙体材料面市。
为促进全省墙体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耿春萍委员建议,省有关部门,出台培育重点企业的举措,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帮助建立示范生产线,以带动和引导当地墙材工业发展,争取在九个市、州、地所在地建设一至两个适应当地建设需求、技术装备先进、产品性能优越、规模效益显著、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科研、检测、咨询、设计单位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业废渣利用产品、技术、工艺、设备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以及标准的编制和推广等工作,以贵州省工业废渣研究中心为基础,整合全省废渣综合利用的科研资源,建立集科研、检测、咨询、设计为一体的贵州省大宗工业废弃物研发与信息交流平台。加快研究开发赤泥、磷石膏、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扩大废渣利用的市场范围和技术深度。加大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及产品的监测检测力度,尤其是危险固体废弃物,防止引起二次环境污染。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开发适合我省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提升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加强对利废产品标准的研究和制订,鼓励生产企业、科研、质检、设计机构合作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强化工业废渣利用企业建设过程对咨询设计作用的认识,引导企业应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建设先进生产线。
目前,我省部分烧结砖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煤渣等工业废渣替代或部分替代燃煤和页岩生产烧结实心砖、多孔砖或空心砖。但我省空心砖的市场空间有限,普通砖在我省地县一级城市市场仍大量存在,大部分地区和企业尤其是煤矸石、粉煤灰、煤渣产量较少的地区,依然在大量使用软质页岩生产烧结实心砖。尽管烧结普通砖过程若未进行脱硫处理,环境污染将十分严重,但建议我省在制定新型墙材政策时,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资源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新型墙材,不能一刀切。例如,赤水市是典型红色沉积的丹霞地貌,充分利用当地丰富页岩资源生产烧结砖是当地企业特色,页岩山吃掉后再种草种树也很容易;当地沙石资源比较有限,且这些沙石山的生态脆弱,风化土层薄,植被少,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发展非烧结的新型墙材在当地不具优势。我省一些地区虽拥有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但因用户不能接受用此生产的产品,使其在当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耿春萍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利用工业废渣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用户对相关墙体材料产品的认识水平。同时,从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合理利用工业废渣。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质检、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编制新型墙材材产品应用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编制应用图集,为新型墙材材产品的广泛应用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