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的不适应
□曾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针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直面统一战线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在新常态下,对加强民主党派基层队伍的思想政治修养和解决好民主党派基层工作的不适应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思想上的不适应
改革30多年的实践证明,谁的思想意识,解放得早解放得快,谁就能在新的一轮调整革新中率先适应,抢占先机。
1、与时俱进,增强“三个认同”的信心定律。道路认同、目标认同和价值认同,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性的体现,是统一战线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 同时,对于党外人士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的不同认识和意见,坚持求同存异,尽可能在工作中增强信心和定律,找到最大公约数,以坚定坚决的政治自觉性来谋划好我们的同心中国梦。
2、发扬传统,保持“三个自信”的精神状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体现这项制度的效能,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统战新论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是指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新指南。
3、新常态下,增强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思想认同。从我们最近调研情况看,一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成员对新常态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不适应。比如,对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适应,对“三严三实”态势的规矩约束不适应,对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的发展调控不适应,对“互联网+X”快速发展带来挑战的紧迫感不适应,对党委工作安排的快速反馈要求不适应等等。从根本上讲,是旧的习惯带来的依赖,所以要改变“我们原来都是这样做的”老思维模式。
二、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组织上的不适应
当前,从无论从宏观到微观,还是从政府到企业,干部群众普遍感到经济运行比较困难,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政策调整表现出不适应。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来看,我认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缺乏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以及把握能力对改革创新的组织推进力不足。
1、适应“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是各级党委的事,也是民主党派自身的事。民主党派需要做好分内的事、各自种好责任田。统一战线无小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工作业绩应该既要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要纳入民主党派自身的评价体系中。对那些有影响、有个性的党外人士,各级党委和民主党派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做好工作。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统一战线不统一”的突出问题,要坚决强调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统战工作的大合力。
2、正确认识“新三种人”,做好民主党派的队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新三种人”的工作。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知识分子,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这些人主要在党外、体制外,流动性很大,思想比较活跃,做他们的工作,一般化的方式不太管用。要把这些人中的代表性人士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其政治观点,增进其政治认同。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调研证明,关键是进要把关,用走程序。
3、加强制度监督,做到规划育才使用。针对在党外干部安排上任实职存在的“没位子”,甚至把安排看成是“恩赐”的认识误区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规划育才,加强民主党派自身有培养、推荐负责任。对有意识留在党外的部分优秀人才,要挖掘要发现,主动作为,为培养一批同我们党亲密合作、可堪重用的党外代表人士涵养水源。用才之基在储才,储才之要在育才。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政治认同,通过实践锻炼丰富经历阅历、提高素质能力。应拿出一些岗位甚至是重要岗位培养党外干部,先从基层岗位干起,递进的过程必不可少,防止“拿帽子找人”的现象。
三、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制度上的不适应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人治到法治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依法治国的决策,为法治中国建设标定了新的里程碑。
1、制度建设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制度建设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构件,也是政治文明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人类文明史上,制度建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制度建设,就没有社会文明,没有社会文明,就没有政治文明。没有政治文明,国家和社会的运转当然就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因此,以事物的发展逻辑而论,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得以不断丰富、不断延续的主要途径,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政党,要实现政治纲领、达到组织目标,自身建设最为根本,而其制度建设则是自身建设和组织履职的重要保障。因此,制度建设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和政党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
2、民主党派基层工作需要制度来规范。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需要制度来规范,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中才能更好地发展,一个政党组织,也需要制度来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强大自己。制度建设对执政党如此,对参政党也是如此。我国宪法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坚持我国政党制度,不仅需要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也需要参政党民主党派的配合。民主党派的制度建设,就是把这种配合从制度上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落到细节。前不久,我们学习考察了民进江苏省委制定的“基层组织工作制度白皮书”,详细规定了党派基层组织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活动、会费收支、信息报送、文章发表、学术活动等情况,并量化积分考核评总结的经验,自觉养成遵法守矩和按制度办事的理念和行为习惯。
3、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民主党派基层工作。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保持进步性的需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正确的政治取向上,体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从政治上讲,进步性是民主党派的主要属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建设是民主党派保持进步性,不断适应新发展之必需。由于制度本身具有先导和保障作用,所以一个组织成立之始,一定的制度就随之诞生,成立之后,制度建设就不断跟进,因为没有制度建设跟进,其他建设就很难健康顺利推进。由此可见,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制度建设就是自身建设的保障。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民主党派基层工作,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关键。
四、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能力上的不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这对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1、提高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的思想理论水平。民主党派无论是政治把握、还是参政议政或民主监督方面,要克服新常态下民主党派基层工作能力上的不适应,首先要解决提高民主党派基层领导的思想理论水平问题。这是适应新常态发展要需的要求,也是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自身进步建设要求的需要。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来统领思想、指导实践、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的各项工作。二是民主党派基层领导要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新变化,认真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三是民主党派基层领导应系统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全面提高工作整体水平。
2、提升民主党派基层领导“专业化”的工作能力。关键是工作创新发展的能力。党派工作主要分党派内和党派外两大块,总的来讲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做好社会服务、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要熟悉统战工作理论、方针政策。其次要学会发挥优势、统筹资源,更好地与党派成员交流,再者要学会得到党委的支持,还有要学会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最后要学会在人大政协的平台上与党委政府参政议政谋略。
3、培养民主党派基层干部和成员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能力。学习在于运用,能力在于实践。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能力是学习出来的。培养、锻炼和学习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无往而不胜,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以,民主党派应与时俱进,在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