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808版 当前B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6-04

莫斯科及圣彼得堡观感

□姜刚杰

  (一)

  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位于莫斯科西北部28公里的地方,是俄罗斯航空的枢杻港,也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机场。该机场在2012年呑吐乘客2618.8万名,起降航班228868架次(参考比较:我们贵阳龙洞堡机场2014年旅客吞吐量为1252万人次,航班起降11.35万架次),似乎作为大国首都的谢列梅捷沃机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悍吧。当我们于2015年3月的倒数一天从北京经过8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谢列梅捷沃机场时,所看到的是比北京甚至也比贵阳机场逊色的破旧老态的一个机场!入境登记处很简陋,七八个玻璃亭挡在通道中间,也无中英文翻译。在这里要特别当心收下出境卡,因为没有这个回国时是很麻烦的,而边警们往往会“搞忘记”给你!

  在楼下到达厅等待行李传输时花费了约四、五十分钟,那地方空间狭小,也无座位,旁边的男卫生间甚至只能容下两个人(因便池太高还必须是高个子才行)!这与我们国内各个机场包括支线机场在内的高大上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当我们从圣彼得堡返回时,在此转机回国,在航站楼C和航站楼F之间,一公里左右的距离都是靠步行!没有我们司空见惯的地下摆渡工具,也无香港和迪拜机场那种地下穿梭列车,甚至在候机的登机口,只能满足一半的旅客能有座位坐下,其余的就只好坐在楼道的阶梯上了,或在商铺里闲逛,或去吸烟室吧。这是俄罗斯人的不拘小节呢还是苏联解体后的无奈?

  这次我们作为先遣队到莫斯科对接部省合作项目,以宣传推广多彩的贵州。首先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是必须的。清晨,当我们从机场直接前往到达时才七点来钟,这里的作息时间是九点才上班,午饭要下午两点来钟才用,晚饭则是晚七八点钟以后了。盛夏时节这里夜晚十一点过钟天都还没有黑尽。圣彼得堡那边每年6月21日的“夏至”甚至还有一个白昼节,一天有23个小时的白昼,能够尽情享受不落的太阳。这都是因为越来越靠近北极圈之故(北纬66度)。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位于莫斯科市西南方有名的麻雀山(过去有名的列宁山)附近,即莫斯科友谊街6号,距红场8公里左右。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并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今天已更名的中国驻俄大使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一栋雄壮的主楼,建于1958年,其面积在我国驻外使馆中是排在前列的(第一是驻巴基斯坦使馆新馆、第二是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驻美国使馆新馆),我驻俄使馆也是外国驻俄使馆中最大、最漂亮的使馆之一,大楼正前方有一片树林,相当于一个公园,再过去即是莫斯科大学。使馆后方的近邻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以及4个国家的大使馆。

  在我国驻俄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兼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张中华女士的引领下,我们通过若干门禁进入了大使馆楼内。虽然外面寒风凛冽,酝酿着雪花,室内却是温暖如春。张公参和她的同事们早已提前为我们作好了铺垫和安排,以及大量协调工作,甚至还为我们选派好了助手和翻译。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直接去和老毛子商谈细节了。当然,参访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也是必须的。

  设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国与国之间双边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标志,旨在加强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海外设立文化中心,迄今为止已在非洲、欧洲、亚洲和美洲建成20个中国文化中心。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自2012年12月5日正式揭牌,是中国政府在俄联邦设立的官方文化机构。虽然已是3月的最后一天,莫斯科这里还在飘着雪花。我们冒雪来到位于莫斯科市真理报街甲1号的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仿佛回到了家一样,室内感到很温馨,让人感到很亲切。这里总面积3026平方米,设有礼仪大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图书馆、教室、数字影院、餐厅等设施,能够满足一般文化活动需要。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应该也是我国驻外文化中心中规模较大的,近年来主办或协办的文艺演出、展览、讲座、论坛、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活动接连不断,有力地推动着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今年,该中心将与我们贵州省共同开展部省合作项目,宣传推介中国文化和贵州文化。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二)

  按照约定,我们离开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立即去拜访了格林卡全俄音乐文化博物馆联合体。之所以称联合体,是因为它还有数个分馆,多为音乐家的故居(包括柴可夫斯基、夏里亚宾、普罗科菲耶夫等)。这个音乐博物馆是以俄罗斯国民音乐之父格林卡(1804-1857年)的名字命名的国立音乐博物馆,现在成为了莫斯科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收藏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等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的乐谱手稿等大量的珍贵资料,主馆其实是乐器博物馆,收藏的乐器来自世界各地。附属音乐厅每月举行一次小型音乐会。进门需要门票(这里很少有免费开放的)。我们与馆方负责人及外事官员等进行了座谈,介绍了2015年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伙伴贵州省的海外文化项目,今年将在俄举办的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系列活动,希望借助联合体的有力平台将此次活动推介至俄其他城市,让更多的俄罗斯人民了解贵州,喜爱中国文化。馆方负责人给予了积极回应,表示愿积极合作,并希提供具体材料落实,以为中俄文化交流事业多做贡献。

  位于莫斯科红场附近的俄罗斯国立图书馆,藏书量1760万册,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600万册)的世界第二大图书馆,现隶属于俄罗斯文化部(排名第三的是中国国家图书馆1590万册,第四则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图书馆1362万册)。我们与馆方负责人进行座谈沟通,就举办黔版图书展并进行捐赠的事项进行了商谈,对方表示将举行仪式欣然接受捐赠,并标明捐赠方进行集中展示和借阅。

  在莫斯科,我们还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莫斯科公园管理局、全俄实用装饰艺术和民间艺术博物馆、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并会见其负责人,与对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就贵州省将在俄举办的文化等系列活动进行了沟通对接,明确了时间和细节。我们在这过程中感受到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和欢迎的态度,以及合作和支持,对开展好文化交流活动的信心和期待。在这里,许多60岁左右的人甚至还会说几句中文问候语,对华人很友好。其中,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在俄罗斯是很牛气的一家博物馆,也是由文化部直管,是俄罗斯收藏古今艺术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1898年奠基建设,1912年正式开馆,收藏着从古代埃及、巴比伦直到今天各个时代的66万件外国艺术品。这家博物馆的大楼,正面是古典式的,有六根圆柱,四周是柱廊,室内装饰与展品风格一致,典雅古朴美观大气,是一个很重要的窗口。经过沟通交谈,该馆也同意我省的节目可以免费进入展演!

  (三)

  俄罗斯以及她的首都莫斯科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据介绍每年的7月至9月最适合游人了。这个时候气候凉爽宜人,不冷不热,适合避暑度假,观赏风景。俄罗斯有世上最深的湖泊、最长的铁路、古老的城堡、豪华的宫殿以及优美的芭蕾、悠扬的圣歌、众多的博物馆。在这片古老的东欧大陆上,绽放着绚丽缤纷的色彩。我们去时虽已是初春,但每天都在下雪!我们受时间所限,只能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了。当然,到了莫斯科,必到红场。从俄罗斯国立图书馆出来,穿过地下通道,就是红场。无限风情、无限浪漫尽在漫天雪花中!

  莫斯科地图呈放射状,圆心就是克里姆林宫。紧邻的红场是俄罗斯的象征性地标,面积不算大,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对比:天安门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红场有着多个举世闻名的建筑,包括戒备森严的俄罗斯总统府克里姆林宫、庄严肃穆的苏联领袖列宁墓等。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政治中心,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红色的”在俄语中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即为“美丽的广场”。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是莫斯科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虽经多次改建,但仍保持原来古朴庄严、肃穆的气氛,成为游客必游之地。红场的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便于举行阅兵时重型坦克开过,此时正在筹备着5月9日胜利日的盛大阅兵式。我们在刺骨寒风和飞舞雪花中浏览了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来不及怀古和抒情,匆匆照张相就离开了!

  其实,莫斯科是很值得细细品味的,光是红场就有着太多的故事,有列宁墓和无名烈士墓,还有众多教堂,但因维修或时间关系,我们都没机会去观赏,更不可能去一一遍访莫斯科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场了。当然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因为莫斯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中心之一,莫斯科的历史及其名胜古迹有很多,这里有近百家博物馆,100多家展览馆,近百个剧院和100多家电影院,还有200余座教堂和近百座公园,都需要时间去品味。但是即使有时间,我们恐怕也很难真正了解她的内涵吧?

  莫斯科人普遍注重仪表,爱干净,衣着整洁。他们喜喝红茶,并且还要加糖(除了伏特加,这也是以后变胖的原因之一)。他们喜欢文学,爱读书,在汽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看报读书的人。莫斯科是艺术的天堂,这里的剧院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的剧目上演,去剧院看戏已成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现在莫斯科人也很注重安保工作,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设有身材高大的保安和电子安检门。还有,各个公共场所都设立有衣帽间,冬季时节用来存放大衣的,有专门的人员服务,这个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而莫斯科地铁也是很有名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今天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建筑宏伟而豪华,每一站的设计有如皇宫、博物馆、教堂和艺术院等,当然还有许多苏联的遗存,比如镰刀斧头、少先队员、列宁像等等,令人大开眼界,也可以说是一个游览项目。虽然人流很大,但人们总是先下后上,很长很深的上下扶梯上永远是左行右立,人们自觉让出通道,形成了一种默契和景观。

  (四)

  圣彼得堡(原称列宁格勒、彼得格勒,俗称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俄罗斯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1918年前的200多年时间这里都是俄罗斯的首都和政治经济中心。去圣彼得堡拓展活动也是必须的。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是664公里。乘高铁过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莫斯科的火车站不像我们国内的全部集中在一起,它是以到达的城市来命名的,每一个方向独立在一座楼内,互不干扰。比如我们要去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就是到列宁格勒火车站乘车的。该次列车全程空调,实名制购票,每人一座,座位可适当调整,行李可集中放在车箱入口处一个约4平方米的空处,车箱中部还专门设有一个衣帽间,供乘客挂大衣用。他们所谓的高铁,其实也感觉不到高速,电子屏上显示的速度一般在170公里左右,最快时曾达到过220公里(只维持几分钟),途中短暂停靠过两三次。可带耳机(俄语)观看车箱上部的电视。全程没有免费送水的,但可花钱买红茶加糖喝。3个多小时就到达圣彼得堡了,比乘飞机简单,沿途还可观赏连片的高高的白桦林,以及牧场、山丘、荒野。就是很难看到人烟!

  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芬兰湾涅瓦河口,北纬60度,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这里的华人华侨也不断增多,常年有数千名留学生和上千名华商,中餐馆有100多家。1998年就成立了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以“和平、和谐、交流、联合、发展”为宗旨,团结华人华侨,维护其合法权益,并开展国际间文化、艺术、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俄人民友谊,在中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4月1日,我们访问了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以及他们经营的会展中心,该会会长、俄中商务中心中方主任陈志刚先生、会展中心负责人叶丽娜女士以及副会长周德成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俄中商务中心向我们介绍了联合会的创会历史和会展中心中国楼的基本情况。我们都认为俄中文化中心很适合举办文化项目和展览的需求,大家都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座谈结束后,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俄中商务中心主任陈志刚和会展中心负责人叶琳娜女士陪同我们参观了位于涅瓦河口波罗的海岸边的会展城6号馆的中国楼。我们强烈感受到俄中商务中心为俄中两国建立起了友谊的桥梁,为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起了推动作用。双方期待着能够有实质性的合作。

  会展城6号馆中国楼旁边就是涅瓦河注入芬兰湾波罗的海之处。涅瓦河是欧洲第三大河流(居伏尔加河和多瑙河之后),长74公里,有28公里在圣彼德堡的范围内,最后注入芬兰湾波罗的海。此处海水含盐量低,盐度3—6‰,深度和盐度均自东向西逐渐增加,结冰期3—5个月。我们那天出来时还观赏到了大海与内海交汇处在芬兰湾结冰的奇景。

  圣彼得堡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也是一座文化名城。这里有40多所高等院校,有400多个科研机构,有50多所博物馆,被誉为博物馆城。这里的俄罗斯古建筑群享有盛名,属于18世纪早期的建筑群主要有彼得保罗要塞及彼得保罗大教堂,海军部岛上彼得大帝的夏花园及园中的夏宫等,具有俄国早期巴洛克式建筑古朴、雄伟、稳重的特征。18世纪后期的建筑有斯莫尔尼宫、冬宫、塔弗列奇宫、阿尼奇科夫宫。19世纪初的主要建筑有宏伟的喀山大教堂、高达101米的伊萨克基辅大教堂等。但我们没有时间去观赏,就连冬宫也只是在门前照了一张相!

  其实冬宫是很值得一看的,它是昔日俄国沙皇长期的皇宫,我们几十年前经常观看的经典老电影《列宁在十月》,就反映了1917年10月波罗的海边涅瓦河上阿芙乐巡洋舰上一声炮响,士兵高唱《国际歌》攻占冬宫的场景。但我们由于受时间受限,都没机会深入进去一睹风采。那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冬宫的大门前排起几百人的长队,平时是很少的,那天据说是免费开放,所以观众很多(包括本地人),大家都喜欢免费的东西!我们因为要赶时间去机场走上归途,在俄只能停留三天半时间,只有对圣彼得堡说声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