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 动真格 动感情
——威宁自治县政协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记事
□周应福
扶贫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发展和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威宁自治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着力搭建协商平台、创新协商载体、增加协商密度,聚焦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开展对口帮扶,为推进威宁自治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呼应群众所盼 彰显民生情怀
提案和社情民意是反映群众所盼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县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及解决民生问题有关的提案72件。县政协加强与承办单位的沟通交流,认真做好提案的追踪办理工作,加大提案的督办力度,使政协提案更贴近中心,更符合民意,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县政协还把收集政协委员的相关社情民意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县政协共收到反映农村扶贫开发和民生工作的社情民意47条。县政协认真审理以后转送有关部门,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社情民意得到了100%的落实。
发挥职能作用 找准扶贫新路
县政协大力发挥调研视察工作。县政协专委会组织委员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农村产业化发展、小集镇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视察。在视察中,委员们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撰写视察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反馈到被视察单位,推动和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县政协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次参与云南省宣威市政协联谊协商,在云贵两省交界的可渡河上修建桥梁,为群众解决通行难的问题。自修建第一座桥以来,云贵两省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云贵两省交界的可渡河上建设界河桥9座,与桥配套的公路建设资金达4000多万元,惠及威宁和宣威两县(市)10余个乡镇数十万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农村扶贫开发。
县政协还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在调研中结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组织委员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林下经济发展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干部驻村 引领扶贫开发
县政协高度重视干部驻村工作,把干部驻村工作作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县政协抽调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干部,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困难地区驻村。干部深入基层、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据统计,近年来,县政协驻村干部为所驻村协调通组路建设资金50余万元、村办公设施购置资金20余万元、水利资金30余万元、水窖和沼气池专项资金30余万元、农药和化肥等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同时,县政协驻村干部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思想指导和理论支持。
强化对口帮扶 确保精准扶贫
县政协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大力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扎实部署精准扶贫。县政协自开展“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心系群众、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扎实部署精准扶贫工作。
县政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成立了高规格领导机构,县政协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指导县政协党组成员和机关干部积极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帮扶人员真正动脑筋、动真格、动感情,齐心协力、上下联动,投入到帮扶工作中,扎扎实实地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计划。同时,引导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发动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创造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