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简政放权重点把握“放、管、服”
本报讯(管 弦)“切实把握好‘放、管、服’三项重点任务,不断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创新动力。”在日前召开的贵州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会议上,该省省长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督查督办,抓紧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着力在放权上求实效、在监管上求创新、在服务上求提升,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陈敏尔说,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用好市场无形之手、规范政府有形之手,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把握好“放、管、服”三项重点任务。首先,放权要向纵深发展。省、市、县各级政府要主动对照“五个再砍掉一批”,按照“权力有没有真放、放下后有没有接好、有没有做到放管结合”的要求,全面清理国家取消、下放至贵州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本省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省级部门实施的行政服务事项,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件件审核、一项项落实。其次,管理要在创新和加强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综合管理、创新管理,进一步改进、提升管理方式和手段,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着力加强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政务“三个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以更有效的“管”促进更积极的“放”。此外,服务要大大加强和优化。通过开展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积极为民生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注重培育新的产业业态,推动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让更多人创业就业,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力度,满足多样化需求。强化政府中介机构清理,推动中介活动与行政职能彻底分离,促进市场竞争。
据了解,2013年贵州便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行政效能的若干规定》明确,将用3年时间实现与周边省份相比行政审批事项最少、事业性收费项目最少。去年8月,又下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当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凡是未列入行政权力清单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不得实施。日前,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有关事项进行安排部署。2011年以来,该省省直机关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由1296项减少到今年的338项,减少比例达74%。
然而,贵州省工商联在去年2月开展的第三方评估调查发现,虽然2013年以来贵州取消、下放及合并了一大批审批事项,但企业仍感觉审批多、审批难;很多企业认为现行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清单“一直是个谜”,在政府网站和相关资料中也无法全面了解。
“问题的关键还在落实,尤其是基层的落实。”长期在不同场合呼吁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改善投资环境的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社科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贵州公司总经理徐琨说,在减少行政审批的同时,要谨防一些职能部门把已取消的审批事项变换成非许可审批、备案制、核准制、核验制或行政许可授权等形式,并由以部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行业协会来进行审批,从而导致一些下放到县一级审批权限的流程和内容不减反升,使审批越来越难。
数字链接
贵州省工商局日前公布《贵州省2014年市场主体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161.18万户,注册资本总量达16355.6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2.33%、41.16%,增长率分别高出全国8个和13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为460.23户,每22个贵州人就有1个是老板;亚洲各国(地区)来黔投资的法人企业户数最多,每10个来黔投资外企就有7个来自亚洲国家(地区)。
2014年,贵州省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4.24万户,占全省总量的95.7%;带动就业428.63万人,较上年增加81.82万人、增长23.59%。其中,私营企业262477户,占全省总量的16.28%,比上年高出1.45个百分点;注册资本8151.05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9.84%,较上年高出5.85个百分点。此外,全省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1万户,以种养殖为主要行业,出资规模普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