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68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5-14

政协:协商之所,凝聚之“核”

□徐宗俦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可以说,充满了许多新思想、新论述、新论断、新观点,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通篇讲话,实际上是对党内外、国(境)内外的传统或新兴媒体上莫衷一是的、出格的、偏激的各种意见、观点,作了正面的回应。通读几遍,犹如食之甘饴。

  笔者有两点自觉是非常深刻的体会:

  一是政协是“协商之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非常准确地概括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尤其是他指出的“‘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更多平台,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笔者理解的“搭建更多平台”,实质就是要强化、常态化民主协商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大段地论述了“有事好商量”的新观点,认为“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实在让人拍案叫绝!“政治协商”不是狭隘的那种“政协算说了”的“说说话、发发言”的含义,而赋予她了丰富的内涵,她囊括了执政党在执政、在施政的方方面面进行“政治协商”的全部内容,“政治协商”的本身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所指出的“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完全是牢固的、不可偏废的“左右手”关系。

  所以,笔者以为,政协不愧为是个“协商之所”,她在我国这个政党制度、政体与国体、体制与机制条件下,具有不可忽略更不可取代的民主协商重地责任。须知,政协虽然不拍板、不定案、不立法、不任免“一府两院”人事,但她是出思想、出智慧、出办法、出大力甚至出干部的务虚+务实的场所。

  二是政协是“凝聚之‘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人民政协要坚持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按照笔者的理解,人民政协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这“两面旗帜”。“爱国”,理所当然就包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看到,“两面旗帜”所具有的巨大魅力,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是其他任何政治主张都难以体现出、发挥出的凝心聚力作用;是包容不同社会群体间政治诉求和权益底线多样性的最大“公约数”。笔者以为,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政治理念、宗教信仰,只要你“爱国”,一切都好说!对港澳、对台湾、对一切海外华人,概莫能外。在领土问题上提出“主权放弃论”或者搞“藏独”“台独”“港独”及其他妄图分裂国家的极端势力的意识与行动,都是与“两面旗帜”格格不入的,必定会遭到十三亿人民的强烈愤慨与反对。

  正因为人民政协具有这种海纳百川、大团结大联合的最大包容性,才使得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无与伦比,才能够与时俱进地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