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德治区 打造诚信白云
□白云区政协课题调研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白云现处于三区(贵阳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白云区)统筹融合发展的决定性阶段,以德治区不仅是白云和谐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贯彻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白云区政协从诚信白云建设的视角专题调研,探索了以德治区的工作思路。
一、以德治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加强以德治区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先决条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法治本质是一种敬畏法律权威的信念,其伦理基础是诚信。只有加强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以德治区工作,依法治国才能顺利推进。
(二) 加强以德治区工作,是三区统筹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三区统筹融合发展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白云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打造白金城、建设新白云,成为贵阳市第四城区、中国西部强区等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打造硬件环境的同时,更侧重于打造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以德治区发展软环境,栽好加快发展的“梧桐树”,铺上社会和谐的“奠基石”,配备创业致富的“金钥匙”。
(三)加强以德治区工作,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
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突出问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腐蚀了社会商业信用、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加强以德治区工作,既是规范做人做事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在精神层面上为依法治区作好社会道德铺垫,法德并举,相得益彰。
二、以德治区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一)部分公民诚信缺失,影响社会和谐
一是部分公民信访不信法,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按程序寻求正当途径解决,而是走上访缠诉“捷径”,谋求快速解决或牟取非法利益;二是村民中普遍存在“种房”现象,其目的就是套取政府拆迁补偿款,助推了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蔓延;三是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时,部分村民把之看成“唐僧肉”,千方百计挡工堵路牟取非法利益;四是部分农户在种养殖业中不惜使用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化学药剂,损害消费者利益;五是人与人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六是部分公民亲情淡漠,一门心思盯着“孔方兄”。如此种种失德失信行为,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一是主体责任缺失;二是唯利是图;三是逃避社会责任。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三)政府个别职能部门诚信缺失,影响社会公平
从政府层面来讲,个别职能部门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对百姓的承诺不兑现;在对待上访群众方面,不敢当场给群众明确答复,一拖再拖,让群众感觉“受忽悠”。从干部层面来讲,个别干部诚信缺失,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抛之脑后,对待人民群众“生、冷、硬、横、推”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道德教育弱化,影响价值取向
一是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二是道德教育没有形成氛围;三是家庭教育弱化。
(五)缺乏统一的征信系统,影响诚信甄别
白云区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分散在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不同单位,各单位都有各自的信用征集、管理办法,尚未达到互联互通、完全共享,在其中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得到企业或个人的全部信用信息。
三、推进以德治区工作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均强调“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区委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推进以德治区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基础优势
近年来,白云区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群众广泛参与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教育先进县”等多项荣誉称号,为推进以德治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模范优势
近年来,白云区通过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选树了一批“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等典型。“积德榜”上榜好人新增至155名,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佳话和学习的榜样。
(四)创新优势
目前,白云区以大山洞社区为代表的诚信试点打造已见雏形。他们以“星级诚信居民”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了“诚信社区”建设工作。制定了诚信于国、诚信于党、诚信于法等“诚信十条”的评分标准和诚信贷款、免费安防等“励诚十条”的奖励办法,得到广大居民的广泛响应。其他社区也打造自己的“道德牌”,实现了一个社区一个主题推进道德体系建设。
四、推进以德治区工作的建议
(一)党政率先垂范,打造诚信政务
党委政府是以德治区的重要主体,首当其冲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建设诚信政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员干部要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道德建设,对其他社会主体的道德建设发挥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我们认为,加强党的领导是打造诚信政务的保障;依法行政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要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职人员诚信管理和道德教育。
(二)加强市场监管,打造诚信市场
提高市场诚信水平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商务关系有效维护、商务运行成本有效降低、商务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商务环境有效改善的基本条件,是各类商务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本,也是各类经济活动高效开展的基础保障。要抓好这一重点,必须从生产、流通领域,从质量、安全、环保、金融、税务、价格、电子商务等方面着手,加强商务行为监管,打造诚信市场。一要加大溯源体系推广力度;二要开展经营行为自律活动;三要开展“星级企业”或“星级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四要建立诚信“红黑榜”评价制度。
(三)强化道德建设,塑造诚信公民
公民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强化公民的道德建设,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公职人员、企业法定代表人等人员信用记录,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一是建议推广大山洞社区“星级诚信居民”评选经验。二是建议各乡镇开展“星级诚信村民”评选活动。三是建议在区级层面开展“星级诚信乡镇(社区)”评选活动。
(四)严格司法执法,彰显公平公正
司法、执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严格司法、执法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彰显公平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一要坚持公平公正理念;二要打造过硬的司法、执法队伍;三要坚持执法必严。
(五)弘扬优秀文化,营造良好环境
弘扬优秀文化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要弘扬优秀文化;二要宣传道德典型;三要培育诚信理念。
(六)加强道德教育,解决本源问题
以德治区,教育是根本,只有抓好了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德缺失问题。一要普及诚信教育;二要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企业主等重要群体的道德教育;三要抓好学校教育;四要深化普法教育。
(七)科技助力管理,打造诚信白云
高新、综保、白云三区统筹融合发展,大数据是龙头,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产业的科技优势打造诚信白云网络系统,由区财政出资保障运营。一要建好诚信白云这张大“网”,使“诚信白云”数据库管理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诚信白云“大本营”;二要加快各类诚信数据的录入工作;三要抓好诚信白云数据库的开发应用。
(八)惩罚激励并举,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以德治区,必须打造诚信白云,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诚信发布及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一是建立诚信发布制度;二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三是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四是加强对失信主体的惩戒;五是纳入区年度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