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0期 本期1747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4-08

发挥各方优势 助农脱贫致富

——凤冈县智力支边工作回顾

□张 鑫

  开展教育支边、开展卫生支边、开展技术培训……近年来,凤冈县智力支边办积极采取“外引内联”的方式,在教育卫生帮扶、劳务输出、实用技术培训和为边远山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农村小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开展教育支边 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引资修建学校基础设施。引资389万元(含港币160万元)配套修建了16所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食堂。引资41.3万元,帮助新建中学、琊川中学、凌云小学、鱼塘小学、鱼泉小学、土溪小学等11所中、小学,购置课桌凳、电脑、音响、修建水泥地坪、升旗台等教学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引资帮扶贫困学生入学。引资48.095万元,帮扶贫困学生1838人次入学(4名是贫困大学生)。如县政协委员蒋先华捐赠3.5万元帮扶30名贫困学生入学;民建遵义市委会员蔡锡黔从2003年起承诺帮扶琊川中学学生胡香芸到大学毕业,每年帮扶1000元;通过民建省委、民建遵义市委协调,于2001年8月送两名特困孤儿到山西大同育孤学校享受全免费教育(包括衣、食、住、用)。

  引资购置图书。引资13.58万元为琊川镇大都学校、永安镇田坝完小、王寨乡古塘小学、永安镇中心小学等8所中、小学校购置图书14000余册。

  引资救助贫困学生、群众。县智力支边办通过省智支边办、市智支边办和民建省委、民建遵义市委的协调,为永安镇中小学、何坝中学学生和石径乡、永安镇贫困群众捐赠价值13.2余万元的衣裤11600套(件)。

  “新教育”理念深入校园。2006年9月,通过遵义市政协牵线联系,江苏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资助的“北京新教育课题研究中心”贵州行文教团到凤冈开展支教活动。2008年4月18日至19日,“灵山-新教育”贵州项目在风冈县举行“新教育实验贵州凤冈现场会暨NGO西部教育公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新教育实验活动在县内引起了较大反响,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把凤冈县作为固定的实验点加以帮扶。从2006年9月至今,基金会组织新教育专家团队10余次50多人次到凤冈县绥阳一小、龙泉二小等小学蹲点指导教学;先后捐赠价值16.3万元的学生共读书籍11800余册和教师专业阅读书籍2000册;出资30余万元邀请县内100多名教师到山西省运城市,江苏宝应、海门,河北省石家庄等地参加新教育年会。如今,龙泉一小、龙泉二小、龙泉三小、何坝完小、进化完小、天桥完小、绥阳一小、大石完小、土溪完小等九所学校已成为实验校。

  开展卫生支边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引资修建卫生院、卫生室。引资47.5万元(含港币37.5万元),配套修建了1所卫生院和6所卫生室。

  送医送药下乡,开展义诊活动。县智力支边办针对边远乡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情况,组织县内专家和医药卫生界委员开展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21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5.1万元,诊治人数达7800余人次,发放防治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等健康知识资料35800余份。

  开展医卫人员、健康知识培训。通过与市智力支边办联系,共举办各类培训班、知识讲座18期(次)。如:2008年遵义医学院派各科专家10人到凤冈县开展了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80名乡镇医药卫生人员参加了内、外、妇、儿等科目的培训学习; 2012年9月18日,邀请九三学社遵义市委社员、遵义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微微为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15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举办防治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等。

  开展技术培训 助农增收致富

  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县智力支边办组织有专业特长的县政协委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人数达5000人(次);街头宣传咨询28次,接受咨询群众达12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9000份无偿发给群众,同时还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他们农业适用技术。联系上级支边部门,选送68名青年到省智力支边学校、民革遵义市中山医学专修学院、遵义电子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有的到广东、深圳等地务工,有的回家乡创业。

  发展蔬菜生产。在市智力支边办和民建遵义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县智力支边办从1998年至2004年连续7年邀请蔬菜专家、中国蔬菜协会理事、民建遵义市委会员刘碧华等作技术指导,帮助龙泉镇、何坝乡、进化镇、琊川镇发展蔬菜生产。先后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达1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余份,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开发绿色产业。一是发展茶叶。县智力支边办通过民建省委联系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专家刘和发老师到凤冈县发展指导茶叶种植,经过他对凤冈乡镇的调研、考察后,认为凤冈是种植茶叶的好地方。于是县政协将永安田坝作为智力联系点,在全乡大力发展茶叶,并且在对土地的检测中发现富含锌硒,中国唯一。“凤冈锌硒茶”如今成为贵州三大名茶之一,享誉全国。二是培养苗木。县智力支边办与林业部门合作,先后请省林科所、北京林科所昆虫研究所、南京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到凤冈县作指导,引进国外优良树种,在永安旭日林场培育苗木3000多万株,除满足本县使用外,还支援了10多个县的绿化造林。县智力支边办还牵头从湖南引进绿化用的优良树苗3万多株,花卉1万多株,加上自己繁育的树苗2万多株,共计办起了苗圃基地,为全县城镇和公路绿化提供各种苗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栽培果树。1996年,县智力支边办在支边联系点——何坝乡新花铺村发动9户村民承包荒山20多亩,栽种优良的桃、李、梨等果树1200多株,成活率达95%以上。为加快凤冈县水果产业发展,从2000年起,在市智力支边办的支持和帮助下,请来蒋永仲等8名果树专家在何坝、永和、王寨等乡镇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果农500人次,传授防病、治病、剪枝、施肥等专业技术。

  培训各类人才。通过组织有关专家和学有专长的县政协委员到基层举办培训班111多期,培训各类人才11000人(次),利用乡镇赶场天,街头宣传和咨询服务100多场(次),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2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万多份。同时还深入农户,到田间地头,传授农业种植、畜牧养殖适用技术。

  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近年来,县智力支边办共筹集资金80多万元,用于改善道路基础设施、人畜饮水工程、发展畜牧业、援助房屋倒塌的农户建房、义诊等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其中:遵义湘山寺主持释心照大师为琊川镇、天桥乡、永安镇捐款2.24万元,捐赠衣物7千多件;通过民建遵义市委联系,协调有关单位捐赠水泥10吨,帮助琊川镇大兴村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经多方联系,筹资38万元,为琊川镇朝阳村修建砂石公路9公里,使该村及周边4000多群众受益。从省市部门争取资金17万元,为土溪镇、永安镇、天桥乡修人畜饮水工程各一处;民建遵义市委会员林绍洁向土溪镇关坝村捐款1万元,帮助群众发展畜牧业;市智力支边办捐赠5千多元的种子,帮助永安镇群众种植蔬菜;协调捐款1.5万元用于2008年雪灾导致群众房屋倒塌的3户重建家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