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1期 本期1739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3-24

求突破·创实绩·树形象

——民革贵阳市委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启靖

  去年以来,民革贵阳市委以求突破、创实绩、树形象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两个中心”的工作思路,按照立足本职、突出优势、讲求质量的原则,积极引领广大民革党员共同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推进“五学三贡献”活动深入可持续开展

  提前谋划,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民革十二届二中全会召开后,民革贵阳市委为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成立了“五学三贡献”学习实践活动筹备小组。同时迅速制定了《民革贵阳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学三贡献”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并于2014年4月召开了“五学三贡献”学习实践活动、“7+2”同心扶贫工作动员会暨支部建设年表彰会,对“五学三贡献”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广泛动员各基层支部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形成相互竞争、比拼、赶超的良好活动氛围,切实达到政治素养新进步、干部队伍新发展、建言献策新提高的活动目的。会议同时还对获得支部建设年中的先进支部进行了表彰鼓励,对“7+2”同心扶贫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强化责任,注重理论包保指导。民革贵阳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活动实施方案分别包保3-4个支部进行理论指导和宣讲,利用到基层支部参加组织生活会的时机,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形式等进行指导,加强和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切实提升党员对活动内涵的认知。一年来,针对《民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读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诸多重要文件共组织了40余次理论学习。

  “7+2”同心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勇于啃硬骨——“7+2”同心扶贫实干出真绩。按照中共贵阳市委有关“向扶贫死角宣战,确保两年内消灭全部贫困村”的工作要求,民革贵阳市委积极响应市政协组织开展的以“同心扶贫攻坚”为主题的“7+2”扶贫工程,除了争取民革省委的大力支持,进行跨区域扶持,形成省、市同心帮扶的工作格局外,还与民革北京朝阳区委对接,建立秘书长联系制度,邀请民革北京朝阳区委实地到村开展帮扶行动。通过前期的摸底调查,民革北京朝阳区委积极联系中药科技产业化(种植)示范基地为帮扶的旧盘村带去了价值16万元的反季节蔬菜、养身盆景等高端农业种植项目培训,向旧盘村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字帖共计1万册,联系协调全国妇联下属基金会向旧盘村捐赠价值100万元的物资;在贵阳市智力支边办的帮助下,向旧盘村71户五保户及贫困户发放价值2万余元的化肥;广泛动员民革贵阳市委基层支部及党员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充分利用人才和智力优势开展结对帮扶,将54户所需帮扶贫困户划分给12个基层支部分别承包4到5户。民革市直二、三支部发动党员中的企业家与贫困户签订了劳动合同,给予需帮扶人员用工时间及报酬上的方便和保证。民革南明支部和云岩支部为帮扶的贫困户每户提供了500-700元的资金发展牲畜养殖,总计发放5200元的帮扶款。民革市直一支部为帮扶的患病人员提供了3000余元的诊疗费;民革贵阳市委组织医疗队到旧盘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贫困户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送医送药。为旧盘村贫困户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捐助3000元助学金;积极联系市农委、花溪区农业局等单位,为旧盘村争取到养鸡、养猪和小白菜种植三个项目,项目匹配资金总计29.3万元。

  职能建设全面步入新阶段

  提案方面,贵阳市“两会”期间向市人大会议提出建议3件,向市政协会议提出集体提案12件,其中《关于加强与中关村建设配套的本土人才培养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年度主席督办重点提案;提出委员提案29件,其中《关于加大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力度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年度主席督办重点提案。民革贵阳市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与中关村建设配套的本土人才培养的建议》、《关于极力打造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抗战文化品牌的建议》、《关于强化“孔学堂”公民教育作用的几点建议》等提案受到了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政协针对这些提案多次组织召开提案办理情况督办座谈会,加大对提案办理的督促和跟踪,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关于极力打造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抗战文化品牌的建议》的提案受到了中共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的关注。通过提案而修建落成的图云关中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纪念碑,已成为民革贵阳市委提案工作的闪亮硕果。

  课题调研方面,2014对白云区、花溪区等地的部分建筑垃圾弃渣场进行调研,形成了《贵阳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情况调研》的调研报告报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市直二支部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权益保障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权益》的调研报告,获得中共贵阳市委群工委专家评审通过;对《贵州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专题调研,为民革省委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草)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对接》课题提供相关资料。

  社情民意方面,鼓励党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追踪关注所反映的问题是否能得到妥善解决。每年均收到热心党员提供的社情民意10余条,部分直接向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报送,部分作为提案在市“两会”上提出。2014年民革贵阳市委向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多次反映了关于《贵乌路半边街人行道上存在非法经营性门面》的社情民意,受到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经市领导指示,占道面门已被全部拆除。鉴于2015年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民革贵阳市委积极向民革省委提交了关于《在图云关修建抗战救护白衣天使纪念墙的建议》,弘扬贵州抗战文化。

  社会服务方面,2014年民革贵阳市委继续发扬社会服务工作务实求真的态度,以助力构建“和谐贵阳”为目的,结合民革中央部署的“牵手困难群众”活动,选定南明区朝阳学校作为民革贵阳市委“同心“助学基地,并于9月1日在朝阳学校举行了挂牌仪式。该基地已被中共贵省委统战部评为2014年统一战线参与同步小康建设先进示范点,民革贵阳市委是全省唯一受此表彰的民主党派。民革贵阳市委10个基层支部先后对20所民办学校开展了“同心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