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粪坑鸡
□文/图 陈 霞
织金人嗜吃鸡。蜚声中外的“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宝桢,就是织金人。作为一个地道的织金人,我自然也是爱吃鸡的。
一提到东山粪坑鸡,本地人不由会心一笑;外地人则多数浮想联翩,追问“粪坑”二字由来。既然叫“粪坑”鸡,自然是有由头。
这天,一行人邀约着去吃“粪坑”鸡。步行至东门砂锅老街,沿着摆满各式砂锅的街道一直往里走大约500米,路的右手面一个岔路口。顺着路口石阶而上,不远处左手面为树木茂盛的东山,织金八大景之一东寺晚钟伫立山腰。据说山上寺庙敲钟时,悠扬的钟声整个县城都听得到。但迄今为止,本人还没运气听到过这钟声。东山后面,大片肥沃的农田素有织金南门菜地之美誉。种菜农家为了方便,挖掘建造的粪坑常常紧邻田间小路。于是东山后面到奇缘洞一段,一路上菜农地里,露天的农家肥粪坑连接不断,臭味时远时近,是为“粪坑”鸡之来由。
此外,很多吃粪坑鸡的本地人常常呼朋引伴而来。好友相聚,自然是要喝一杯小酒的。喝酒就会有人醉酒,晚间醉酒之人相扶沿着没有路灯的、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回家,难免发生某人于醉眼蒙胧中,在半路上跌入粪坑的趣事情发生。小城不大,这类能博人一笑的奇闻轶事一旦发生,不几日便顺着大街小巷飘逸在县城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中。
大家吃饭心切,没来得及上到东山庙里烧一炷香。聊着天顺着东山右侧的小路继续走了一会,便看到路边左手面顺着山势砌了一面栏杆,右手面绝壁延绵不绝,清凉山风拂面而来。栏杆下面,有一泓终年不断流的天然泉眼。大家扒着栏杆看了一下。回忆起年幼时每逢端午,到此烧香拜佛的人挤挤挨挨,导致周边农家总会提前在庄稼上淋上粪汁,以防被人踩坏的盛况。嬉笑一阵,大家又沿着绝壁前行,一路欣赏壁上各种崖刻涂鸦。大约十几分钟,小路陡然之下,顺着路下到崖下的菜地。既可往前爬到不远处半山上的奇缘洞参拜佛祖,也可顺着菜地回折到右侧小路上,到幽静的农家小院品尝农家鸡火锅。
粪坑鸡火锅所采用的本地土鸡、蔬菜、辣椒甚至野菜等食材统统就地取材。老板打个电话,附近农户马上送到,现杀现洗现做。鸡火锅的作法大同小异:猛火爆炒后加拍碎的蒜瓣、姜块以及炒过舂茸的辣椒面爆香后,再加盐小火炖煮,粪坑鸡的最大卖点为环境的雅致和食材的健康新鲜。
我们选了院落宽敞的一户人家,点了菜后折回菜地,爬到奇缘洞,捐了些香火钱后,便四散着坐在洞口的石凳上摆起龙门阵。闲谈中,有人倚在矮院墙边,心不在焉地瞅着山下和眺望远处的风景,也有人弯腰欣赏院中尼姑栽种的花花草草,我则盯着石凳边鱼池里的小鱼们,追随着它们在绿茵茵的水中上下游动、忽隐忽现的灵动身姿。
时间过得很快,有人肚子饿得咕咕叫,引得大家哄然大笑。一群人笑闹着回到定菜的农家乐,还没进门就看见桌上土砂锅里一锅红艳艳的辣子鸡火锅,汩汩翻腾、热气氤氲、香气四溢,几个素白的碟子里装了鸡杂、豆腐、芭蕉粉、鸡血以及各种时蔬,颜色品种都很丰富。大家肚子里才消停了一会儿的馋虫,立马得令复活,叽叽咕咕地闹腾开来。一群人互相招呼了几句,坐定后就毫不客气地吃起来,不一会,锅里的、碟里的、筐里的连汤带菜全部一扫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