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通过提案指出,近年来,我省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全省环保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提案办理单位省环保厅和省经信委回复称:将加强产业引导,进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致公党省委提案建议:
推动我省环保产业突破瓶颈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曾 丹
贵州倾力发展环保产业
前不久,贵州银监局向社会通报,将围绕我省治水、治气、治渣等环保重点领域,采取“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信贷策略,降低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比重,鼓励商业银行单独设立绿色支行、生态支行等特色化绿色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助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据悉,今年5月,兴业银行贵阳分行成立了贵州第一家生态支行,并完成了全国第一笔10亿元理财直融业务,用于中电投金元集团节能减排项目,主承销华电乌江开发公司短期融资券13亿元,支持华电水电开发项目,为黔源电力发放了1亿元的水电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了当地“绿色产业”的发展。
如今,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673个节能环保及服务项目发放984.3亿元的贷款,比年初增加69.01亿元,业务涉及电力、钢铁、煤炭、林业等行业。以林业融资为例,全省去年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1.58亿元,抵押面积49.05万亩,贷款农户6.9万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贵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实践上虽做了大量工作,但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绿色项目风险评估难度大、收益见效慢、管理成本高、缺乏相应的配套激励政策等问题,制约了贵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放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效应。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推出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与绿色证券“三位一体”的“绿色金融”政策中,绿色信贷在银行实践活动中较为的成功,但也存在信贷市场需求与信贷水平失衡的问题。为此,贵州银监局正与当地财政、税务等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探索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费用补贴、增量奖励、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绩效考核、设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我省公布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则明确到2015年,规划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产值将达6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5%。这也为银行机构助力我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屏障。
提案直击产业发展瓶颈
“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对我省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省委在提案《关于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指出,近年来,我省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当前,在我省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调研,致公党省委发现了以下问题:第一、企业数量不少、但规模偏小,大中型龙头企业少。我省环保产业从业企业大多为小型或微型企业,大中型企业仅占总数的25.23%;缺乏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第二、 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环保产业从业企业中通过ISO9000和ISO14000认证和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较少,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中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较低,中高级职称人员仅有4.02%;环保技术的原始创新和技术研发投资力度小,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处理效果不能稳定达到国家的环境标准,甚至面临淘汰的境遇。第三、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单一。我省地方财政困难,环保投资比例偏低。投入不足造成许多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无法壮大规模,无法投入到科研开发中去。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第四、市场发育不完善,服务产业发展滞后。我省环保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监督,还未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正当竞争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环境监理、环境审计、环境法律咨询、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等业务领域还存在许多空白。
为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致公党省委建议:强化政府责任,加强产业引导,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出台具体政策,进一步将环保产业明确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分步骤多层次推进产业规划的实施;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各项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地方环保立法执法,规范市场运作;积极构建现代环保职业教育新体系,下大力气培养环保技能型人才。
协力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省环保厅在提案答复中指出:《关于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的建议》提案中提出的 “五个建议”,十分符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是今后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下一阶段,省环保厅将围绕职责分工在产业引导和环保执法上作进一步努力:
——加强产业引导。将积极推进环保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环保服务业,鼓励使用环保设备,并深化环评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严重过剩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节能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建设,优先审批。
——严格地方环保执法。一是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到2017年,完成《贵州省空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贵州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地下水环境保护条例》和《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二是严格执行地方标准。各级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现场执法力度,解决执法“疲软”和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严格执行《贵州省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及《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DB52/865-2013)。
在办理提案的过程中,省经信委认为提案对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是客观的,所提出的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具有建设性。省经信委在提案答复里称,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结合我省省情,研究和探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省经信委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于2014年10月还举办了“贵州省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暨“首届中国(贵州)节能减排与环保产业展览会”。邀请了国内外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商、节能服务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到黔参会参展,通过会加展的形式,集中推介了一批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了一批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促成了一批节能环保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省经信委将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加强培训,指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资金支持,进而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我省环保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