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左定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全面总结和指导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力,引经据典、博古论今,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处处闪耀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光辉,思想性、政治性、指导性、针对性都非常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讲话回顾了人民政协建立和发展的历程,高度评价了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在新起点上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讲话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讲话着眼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政治文化,着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和创造,深刻揭示了协商民主的丰富内涵,为我们更好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源泉。
65年创造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建立了历史的功勋。为新中国的建立,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65年光辉岁月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建设。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作出了新的积极贡献。可以说,人民政协与共和国的脉搏,始终一起跳动。我们国家的经济繁荣、民主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人民政协的作用不可替代。事实证明,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凝聚共识、有利于不断增进团结,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65年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再到强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不断巩固和完善协商民主,就是为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就是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就是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实现最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把“实现人民最广泛、最有效的政治参与”作为最大追求,就要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持续行使,而不是一时一事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为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精辟论断,人民政协应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丰富民主形式,畅通民主渠道,有效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推进协商民主的创新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出了重要部署。总书记的讲话,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定性、切实落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战略任务三个方面,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精辟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如何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实在在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点:一是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重要原则。“协商就要真协商,真协商就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决定和调整我们的决策和工作。”凡事预则立,决策之前进行协商,有利于集中民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决策的效益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有利于集中民力,保证决策的完整性、可操作性,使决策更具有执行效力。二是坚持使协商成果真正有用的制度保障。“从制度上保障协商成果落地,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三是坚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的发展方向。“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就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要在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上下功夫,努力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转化为创新政协协商民主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举措。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与加强自身建设相结合,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政协委员和干部队伍,切实提高履行职能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根本保证。广大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应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贯彻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为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不动摇,自觉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实现“自身建设上台阶、参政议政上水平、促进发展见实效”的目标。
二是必须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也是做好政协协商民主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始终坚持在依照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准确定位基础上,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各项工作,自觉抵制多党制、两党制、三权分立等西方政治模式影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为政协、民主党派更好地履行职能、议政建言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强化对宏观经济动态研究和跟踪研究,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三是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凝聚起履行职能的正能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体,汇聚起共襄伟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要健全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并为他们履行职责创造便利条件。加强同国外相关机构、重要智库、主流媒体、知名人士等的对话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四是必须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协商民主的有效性。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建立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及时反映到调研报告、提案议案以及社情民意中,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
65年的成就已载入史册,更为辉煌的篇章尚待书写。目标越伟大,任务越艰巨,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增进团结,凝聚广泛共识。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一定能够开拓协商民主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社会主义民主的强大正能量。
(作者系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