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十年来,册亨县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助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在各民主党派积极帮助牵线搭桥,社会各界以及爱心人士的大力援助之下,全县教育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环境大大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为册亨实现同步小康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共同托起边远山区
——社会各界助推册亨县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陆贞虎
在绿色的册亨大地上,循着朗朗的读书声望去,必有气势恢宏的教学楼房映入眼帘。边远山高的册亨大地在近十年来亮丽的高楼相继拔起,学校成为地方最高最雄最美的楼房,成为孩子们理想的去处,学习娱乐的天堂。这是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成果,是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用爱心为边远山区群众筑起希望的灯塔。
过去,边远、贫穷、落后、愚昧成为册亨的代名词。册亨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在10年以前,一些纯布依族村寨一半以上的老人不会说汉话,初级教育的学生上学大都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一些居住在深山老林的村寨则要走3个多小时,为了不做文盲,他们长途跋涉,早出晚归。由于贫困和交通不便,当地修建学校都是就近取材的,大多为木瓦结构,有些则是土坯房或茅草房,或是多年残留下来的堂舍,房屋简陋,破败不堪。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难想象出这里的教育教学质量。群众整体文化素质低下成了穷根不断的主要因素。
“家事国事天下事,抓好教育是大事。”在312省道,进入册亨县境内,一块大型喷绘宣传标语格外醒目。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册亨县,县委书记方俊郑重表示,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只有抓教育,册亨才有希望,砸锅卖铁也要把教育工作抓起来。要积极主动地抓住国家优惠政策的大好机遇,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力量帮助。“两基”教育攻坚启动以来,册亨县工作重心聚焦教育,县 “四大家”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分别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鉴于册亨财力薄弱实际(2008年财政收入才突破亿元),册亨县政协发挥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援助,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分忧。在册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顽强拼搏精神的触动下,各级领导对册亨给予了特别的厚爱,社会各界及爱心人仕纷纷向册亨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撑起边远民族教育希望的蓝天。
各级领导心系册亨教育
“册望册望,贵州的西藏”,这是过去人们对册亨和毗邻望谟县的定位。没有文化,所以愚昧;没有知识,所以贫穷,册亨滞后的教育成为地方各级历届党委政府和各级有关部门领导放不下的心事。
近日,丫他镇洛省村纳相组的群众闲着便到正在建设中的纳相幼儿园看工人们施工,他们高兴而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早日让幼小的孩子们就近接受学前教育。为改善家乡启蒙教育条件,缩小边远山区少数民族与其他地区教育起步的差距,去年,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黄康生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到1000万元拟在册亨修建5所幼儿园,缓解册亨幼儿入园难问题。
从册亨县大山里走出去的黄康生,虽然离开家乡已有30余个年头,但浓浓的家乡情结并没有因为时间久远而冲淡,心中时常牵挂着地处边远山区的乡亲,特别是家乡落后的教育事业,每次回家他都要到学校里走走看看,与师生们座谈,了解家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在工作中,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乡协调资金解决教育工作难题,多年来,先后帮助册亨县协调2420万元改善板其小学、丫他小学、册亨县第一高级中学等校园硬件设施,以及达成意向性投资新建5所乡镇幼儿园。
副省长陈鸣明和省政协副主席陈敏在黔西南自治州任职时,到基层调研了解到册亨和望谟两县的少数民族学生能考上大学的很少,人才匮乏和少数民族子女上学难引起了两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务必重视册亨的教育工作。责成了兴义一中、八中两所重点高中学校从2010年起,每年降低“门槛”各招录一个“册望高中民族班”,并安排优秀教师到该班上课,州委、州政府每年划拨15万元作为“册望高中民族班”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及教师教学成果奖,每学年每生补助约3000元。2010年贵大附中与册亨县者楼中心学校结成帮扶友好学校,在贵大附中开设了“册亨民族班”,每年吸纳者楼中心学校30名小升初学生到该校就读,得知此事后,时任州长的陈鸣明当即作出批示,每年划拨7万元给贵大附中“册亨民族班”作为学生助学金,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了学习和生活保障。在省州领导的关心和帮扶学校的特殊关照下,就读于以上两个特殊班级的学生没有辜负领导们的期望,2013年,首届“册望民族班”87人高考有42人上一本线,41人上二本线;今年兴义一中第二届“册望民族班” 47人高考有20人上一本线、22人上二本线。就读贵大附中“册亨民族班”的初中学生进校时与本校学生成绩差距较大,但进校后成绩很快就赶上甚至超越了本校学生的成绩。
今年9月14日,州委书记张政到册亨县坡妹镇调研时强调,册亨要加大教育工作的投入,要大力营造通过读书改变贫穷面貌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把挣来的钱首先投资教育,舍得在子孙上花钱,让我们的孩子、下一代有发展,有未来。
宁波帮扶注入强大“正能量”
1996年,在国家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浙江省宁波市与册亨县结成帮扶关系。在帮扶册亨的10多年时间,宁波市江北区、市发改委仅在册亨教育发展方面投入资金就是2000余万元,建成了岩架、坛坪、顶效等希望小学4所,丫他小学教学楼、二中教学楼、册亨民中杏琴综合楼、册亨民中理化室、生物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册亨二中实验室、食堂、实验小学学生宿舍、三中学生食堂等。
与此同时,宁波企业及社会各界也纷纷慷慨解囊。宁波姜标宇大集团资助秧坝学校40万元修建办公楼,资助贫困学生10万元;宁波市牛奶集团捐赠丫他小学70万元修建教学楼及改善教学设备;2006至2007年,江北区开展的“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活动”,该区干部职工、企业老板等社会爱心人士与册亨951名学生结成对子,资助贫困学生从小学或中学到大学毕业,每人每年资助学生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2008年,宁波干部葛建平在册亨挂职期间引荐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6名、中学生26名;2009年,江北区为让册亨边远村寨学子在校吃到温暖的午餐,开展了“温暖午餐”万人助学”活动,共捐资23万元;宁波市慈善总会捐助善款115万元建成了4所小学学生食堂,还资助45名贫困大学生的入学资金及115名贫困中小学生的学业阶段费用。宁波党委政府和宁波各界的无私奉献,为册亨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改变了大山不少贫困家庭和孩子的命运。
各级政协、民主党派乐于当“红娘”
省、州政协和省、州智力支边办将智力支边工作向册亨倾斜,给予特别的关照。如今年,省、州政协在了解到册亨民族中学有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极为贫困,生活费都存在困难后,积极向上海慈善基金会争取到11.7万元来资助了3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在了解到册亨籍3名在校大学生因贫困面临辍学后,及时责成有关部门向香港慈恩基金会争取到了2.6万元解决了这些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争取到价值8万余元的8100册图书送到10个乡镇10所学校;组织坡妹镇阳光幼儿园5名教师到贵阳市幼儿园参加教师学习培训等。近10年来,通过省、州政协和省、州智力支边办渠道引来社会各界无偿支助发展册亨教育事业的资金达3000万元,有力地推动册亨教育事业的发展。
省、州各民主党派也发挥各自的派别优势,积极为册亨引荐公司企业、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合力助推册亨教育事业发展。民建省委引来了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捐助111万元建成了干劲坡希望小学、高寨小学、者弄德仁小学、册阳希望小学、团坡希望小学,建成茶园、冗渡、东风、秧坝、洛江等10个村级卫生室,引来中华思源基金会捐赠巧马镇卫生院一辆价值12万元的救护车等。民盟省委、民盟黔西南州委也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册亨发展教育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册亨9名小学教师参加民盟广州市委教师学习培训班;引进了民盟广州市委、我省爱心人士向岩架小学、坡妹镇阳光幼儿园等学校捐赠运动鞋、水杯、图书、书包、教学设备、体育健身器材等,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里学习的同时,拥有必要的学习用具,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的负担。
民进省委与册亨的教育情怀
民进省委在近10年来为册亨的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帮助册亨校长素质、教师教学能力等师资力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通过民进省委内引外联,先后邀请省内外有关方面专家、教授、优秀教师488人(次)到册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智力支边活动。主要开展活动内容为:一是组织省优秀教师对册亨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12年的高考辅导,对该校的每届高考生起到了吹糠见米的作用;二是促成省实验中学、贵阳市十九中学与册亨三中结成姊妹帮扶学校;三是促成贵阳市实验二中与册亨县二中结成姊妹帮扶学校;四是促成民进上海市委提供240万元培训经费,连续3年每年为册亨县中小学举办春秋季各一期“民进上海市委西部校长40名和教师40名培训班”,民进上海市委每年组织一次讲师团赴册亨县开展为期7天的讲学活动;五是组织册亨8名高中教师到南宁参加全国高三年级教师研讨会;六是组织278名(次)专家赴册亨县开展教学工作指导及送课交流活动;七是组织册亨16名初中骨干教师到浙江省先进学校参加教师学习培训等。通过民进省委积极帮助牵线搭桥和多方协调,省内外先进学校多形式、多层次对册亨教师进行了真情的传、帮、带活动,册亨整体教师综合素质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提高,册亨教学质量直线上升。此外民进贵州省委、民进黔西南州委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学校捐赠图书、教学设备,向村寨捐资购买布依戏设备等。
2009年,在民进省委副主委、时任贵大附中校长郭子仪的主张下,贵大附中设立了“册亨民族班”,在3年内每年从册亨录取30名品学兼优的小升初学生到该班就读,并促成贵大附中与册亨县者楼中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学校对“册亨民族班”学生实行费用上的减、免、补的方式给予特殊照顾,贵大附中不定期向册亨开展送课指导活动,让贫困山区的师生享受到省城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今,尽管两校协议举办3年的“册亨民族班”已圆满结束,但在郭子仪的极力帮助下,贵大附中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从册亨接收7名以上的初升高品学兼优学生,并在助学方面给予优先照顾。通过各种形式对者楼中学进行了3年的传、帮、带活动,有力地促进者楼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该校教育教学质量。今年参加高考的7名贵大附中首届册亨籍学生,潘仕林和潘权羞同学上一本线,分别被西安科技大学和南昌大学录取,其他5名同学均上二本线。郭子仪认为,要让册亨全县整体教育工作上台阶,仅一对一帮扶效果不大。通过他长期的努力,促成不少省内外学校与册亨中小学结成了姊妹学校进行“手拉手”式的帮扶,多次组织专家赴册亨县开展带课交流活动,多次组织册亨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协调不少公司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到册亨开展助学爱心活动,向册亨捐款捐物,有力地促进册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山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爱心汇聚彰显人间大爱
2003年以来,宁波籍台商朱英龙先生对册亨怀着浓厚的爱心情怀,先后援建册亨教育项目61个,项目资金累计751万元,建成了册亨县第三中学食堂、学生宿舍、秧坝中学教学楼、食堂、岩架中心学校教学楼、冗渡中学学生宿舍等,全县有13个乡镇60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受益。
去年11月,68岁高龄的香港慈恩基金会胡澄东先生不顾年迈,一路艰辛来到册亨县家访香港慈恩基金会资助的在校大学生家庭,了解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将边远山区贫困生家庭真实面貌带回基金会。2007年以来,香港慈恩基金会对册亨进行了连续7年的智力支边帮助,极力为册亨中小学校添置教学设备,丰富学校图书项目,资助贫困学生等,资助资金累计达100万元。
北京263网络公司李小龙先生资助114万元援建了巧东小学综合楼、锅厂小学综合楼及学生食堂、坡坪小学教学楼;香港黄佩球先生先后资助45万元,援建干劲坡小学、册阳小学、团坡小学三所学校;香港邵逸夫先生、甘仪伟先生各资助15万元援建田坪小学教学楼;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黄炳文先生资助20万元援建长坪小学等。
一些公司企业在册亨的教育事业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省信合基金会了解到册亨幼儿入园极为困难,幼儿能入园被群众视为奢侈之事,而册亨早就规划的“乡乡镇镇修建幼儿园”工程因财力有限迟迟未启动一事后,慷慨地捐助册亨1000万元修建5所幼儿园,目前部分已正在启动实施,工程的竣工将有效地缓解册亨全县幼儿入园紧张难题;得知册亨县正在修建第一高级中学资金严重不足,向册亨援助1000万元。教育基础设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册亨严重的教育资金缺口还得到了许多爱心公司企业的无偿援助:贵州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资助300万元建成了板其小学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教师宿舍、运动场,南京南瑞继保电器公司资助40万元援建纳力小学教学楼,湖南卫视资助25万元援建宜哨小学综合楼,贵州施达集团资助20万元援建高洛小学综合楼,广州健力宝公司资助15万元援建东风小学教学楼,安徽光彩事业促进会捐助25万元建设八路小学附属工程,香港隽思集团有限公司资助18万元援建纳贤小学教学楼,省妇联发展基金会资助15万元建成了弄应小学学生食堂,贵州省九峰实业有限公司资助32名品学兼优中学生12.6万元,川渝商会捐资6万元修建册亨三中校门等。
帮扶册亨发展教育事业的爱心人士、公司企业、社团还有很多,他们匆匆的来,匆匆的去,留下的是一份爱心,一片真情。
众人添砖起高楼,众人帮忙解难事。如今,册亨教育事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茅草房、土坯房、木瓦房学校已被高大亮丽的教学楼所取代,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生上学不用风里来雨里去,他们可直接在校吃住,安心学习;教师能真正以校为家,安心从教,不再“走读”。册亨全民教育从量到质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据县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校舍面积从173123平方米增加到336030平方米;师资方面:幼儿师生对比从1:70.3降到1:15,小学师生对比从1:24.4降到1:19.6,初中师生对比从21.7降到17.4;幼儿在校人数从3939人提高到8043人,高中在校人数从1890人提高到3425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从5.9年提高到6.33年。
展望未来,在国家加大教育工作的投入下,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以及爱心人士的爱心扶助下,册亨县正以昂扬的姿态狠抓幼儿进班入园工作,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加快“9+3”教育工程项目建设步伐,举全县之力深化教育发展工作,为册亨实现同步小康社会奠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010年7月,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黄康生(右二)到册亨县实验小学调研。
(册亨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4年9月,民进省委副主委郭子仪(左六)、贵州光彩事业基金会负责人一行到册亨开展助学帮困活动。 (陆贞虎 /摄)
册亨三中开展布依民族文化进校园。(潘星方/摄)
丫他民族中学。(册亨县教育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