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播战争中的土司伉俪
□王珺偲
明神宗万历中后期,大明中央政权和播州土司的矛盾已经达到临界点。“改土归流”的历史车轮滚滚而至。播州杨氏土司经营播州八百余年,坐地千里,此时播州第二十九世宣慰使杨应龙拥兵16万誓与大明决战。为平播州,大明朝廷在二十七年(1599年)任命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兵事,调集全国15个省24万大军分八路开始征讨播州。在征讨大军中,有一对年轻的土司夫妇在这段血雨腥风的平播战争中功勋卓著,引人注目。他们就是石柱土司(宣抚使)马千乘、秦良玉夫妇。
一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贞素。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初二出生于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其父秦葵,字载阳,是明朝贡生出身,好读书,不贪图虚名,对兵法韬略颇有心得。在万历初盗贼四起,秦葵已有天下大乱的预感,便教授子弟兵法武艺。秦父对良玉说:“你虽然是女孩子,但是也应该学习点武艺防身,以免在乱世被人欺凌。”秦良玉欣然与其兄弟一起读典籍,学骑射武艺。秦父又教授其统兵之方,用兵之道,御敌之法。而秦良玉文韬武略都领略其中精髓,这使得秦父对良玉叹息道:“可惜孩儿你是女流,否则,日后定能封侯夺冠,你兄弟们都不及你也。”秦良玉慷慨朗言:“倘使女儿得掌兵柄,绝不会亚于隋朝时候的冼夫人(隋时岭南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平阳公主(唐朝高祖李渊之女)的。” 秦父暗暗称奇。
秦良玉从小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二十岁不到就练成了一身好本事,胸藏百万兵。顿时追求秦良玉的王孙贵族,公子富贾不绝秦第,但她都看不上,直到马千乘的出现。
马千乘(1570年--1613年),字肖容,石柱宣抚使。这位马土司虽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因祖上有功世袭石柱土司。马千乘英武俊朗,果敢刚毅,也是当时的年轻才俊,十八岁时就领兵平剿辖区内龙阳洞土司的叛乱,并非纨绔泛泛之辈。马千乘也慕名前来向秦良玉提亲,两人郎才女貌,一见倾心,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二十岁的秦良玉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
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但石柱地处偏远,民风慓悍。一日秦良玉对丈夫马千乘说:“现在天下群贼蜂起,石柱处于湖北、四川、贵州之交界,乃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不可不防备,况且男子汉大丈夫要有长远的眼光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为家为国。”于是秦良玉夫妇一起训练兵马,维护安定,他们训练的士兵皆持一种特制长矛,矛端呈勾状,矛尾有圆环,攀援山地险峻地形时,前后接应搭接,敏捷如猿。由于他们的矛杆皆以当地的特产无漆的白杆制作,时人称之为"白杆兵"。秦良玉嫁到马家,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子弟兵。正是这支骁勇善战的子弟兵在平播战争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立下赫赫战功。
二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马千乘应调平播。马千乘率领3000人马跟随朝廷征伐播州,在平播大军中,马千乘隶属于四川南川路大军,以总兵马孔英为主将,周国柱、李经为参将,此路辖游击任承爵、王之翰,守备万民英,都司叶当春,酉阳宣抚使冉御龙。
马千乘领兵应调平播时,其妻子秦良玉又另带领500亲信精兵自携带粮草跟随丈夫出征。马千乘秦良玉夫妇与南川路副将周国柱一起在邓坎寨扼守险地以护南川(今重庆市南川县)。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邓坎驻守的明军置酒宴庆祝新春佳节,上下松懈。洞晓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预料播军会乘夜偷营,于是诫嘱丈夫马千乘命令自己部队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半夜时分,明军官兵大部分熏熏入睡,播军果然突然发动袭击。早有准备的秦良玉夫妇带领子弟兵发起反突袭,使明营安然无恙。马千乘、秦良玉夫妇并带领三千五百子弟兵乘胜追击,连破金筑(金竹)、葛泥、青冈嘴、榜山、虎跳关等处。
与此同时,正月初五,龙泉司(今凤冈县)驻镇守备杨惟中畏战避退鹦鹉溪(今思南县鹦鹉溪),杨应龙部五路进发攻陷龙泉司杀死土官安民志,夺其龙泉司印信,烧焚龙泉司,斩杀300多人。龙泉是思南、石阡、务川的咽喉屏障,龙泉失陷,而思南、石阡、务川危在旦夕矣。然而马千乘、秦良玉夫妇在邓坎这个地方用他们的智谋和勇敢上演了一次完美的反突袭,连破七关寨,成为平播战争中的首次战斗胜利。这次胜利在平播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狠狠地打击了播州土司杨应龙部的嚣张气焰,而且打乱了杨应龙部攻下龙泉直取思南、石阡、务川战略部署,牵制了杨应龙东线龙泉路的兵力,保障了思、石、务等州府的安全;更是也极大地鼓舞了平播大军的士气。
三
桑木关,播州东北屏障,该关地势险峻,在今绥阳县城东7公里处,是古代播州通向真州(今正安县)、连接四川的重要通道。桑木关高数百丈,两边悬崖如天梯笔立,中为千寻鸟道。《明史》称之为“军事险隘”,为兵家必争之地。明军能攻克桑木关就能长驱直入海龙囤,所以如此战略要地,平播南川路大军志在必得。
三月初一,南川路大军集结完毕,石柱土司马千乘为本路军先锋,统领部队5000人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浩浩荡荡地向桑木关挺进。到达土坪(今正安土坪镇)安营扎寨。并派出的探哨回报,播军屯聚在望草(今绥阳县旺草镇)。初三清晨,马千乘派兵前去进攻,当部队行至长磏,前路有河隔阻,在河对岸播州大将冉海元、王廷佐、巴习文等领播州骑兵万余,隔河布阵,杀气腾腾。马千乘夫妇分兵两支,从播军两翼强行渡河,秦良玉前哨亲兵头目秦加南率部最先渡河,与播军厮杀,秦加南与播军将领大战百余回合,将其挑刺下马,随即冲杀,连斩杀播军数名,播军大败,丢盔弃甲。马千乘、秦良玉夫妇领军乘胜追击,又与播军冲杀数阵,攻入龙凤关,追击至距望草二十里处。此时播州援军到达与败军又重新聚集,兵力大大超过马千乘所部明军,双方混战。秦良玉立见势不妙,立即将自己亲兵召集,由亲兵头目秦加月带领从播军侧翼出击,迂回进攻,播军顿阵脚时大乱,正面明军与侧翼明军两面夹击,播军溃败,纷纷逃窜,马千乘领军遂扫平长磏,攻占望草,遥指桑木关。
三月初四日,酉阳土司冉御龙攻破播军所据守的风坎关,与守备万民英、石柱土司马千乘夫妇兵扎桑木关下。初五日,提调刘胜攻破瀼水箐、羊崖箐。此时桑木关的周围卫城卫寨均被明军所破,桑木关就只是一座孤关。但是桑木关内尚有数千播军,依仗关高隘险的优势据守于此,与明军对垒。但是桑木关下已是铜墙铁壁,被明军围得水泄不通。初七日上午,桑木关上播军顺势冲杀下关,欲绝地反击,但是冲下关隘的播军被石柱兵、酉阳兵、邑梅兵、河南兵大杀一阵,播军大败。傍晚十分,明军乘胜追击至桑木关外,播军败退关内死守。明军开强攻,但是桑木关地势险峻,明军一接近关口关上礌石滚木、弓弩齐发,急如骤雨,打退了明军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双方鏖战一整夜,桑木关上的播军已经将强弓硬弩、滚木礌石打抛殆尽,已成弹尽粮绝之势。明军丝毫不给播军半分喘息的机会,次日上午明军再次发起总攻,明军架好攻城云梯,奋力冲锋杀敌。经过一番拼杀,中午时分桑木关被明军攻破,播军死伤无数,其余四处逃窜。桑木关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初八中午被明军南川路大军攻克,播州东北屏障已破,播州东北已无险可守,无关可据,南川路明军大可长驱直入播杨应龙的老巢海龙囤。
四
海龙囤——位于遵义西北30余公里处的高坪镇玉龙村,又名龙岩囤。播州土司利用地形,在宽约5公里的山顶上围筑城堡;囤东侧山下设三关:铁柱关、铜柱关、飞虎关,囤上再设三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囤后又设三关:万安关、西关、后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关墙重重叠叠,随山势绵延十余里。该囤居群山之巅,四面陵绝,左右环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平播战争进入到最后阶段,此时的播州各地关隘军屯相继失守,播州土司杨应龙只好带领数万人马退守海龙囤。而平播的明军各路官军围而攻之。杨应龙自恃有天险可守,有积储供给,又有悍勇苗兵可用,欲与明军鱼死网破。四月十九日,马千乘所在的南川路大军开始攻打海龙囤囤前铁柱关,因铁柱关关高隘险,又有重兵防守,值到五月初十明军才倚仗火器的先进,用火砖、火箭、铳炮等,攻破铁柱关,又在关内与播军展开肉搏,此战从辰时开始进攻到酉时才结束,可见此战之惨烈。
海龙囤囤前第一关铁柱关被攻破后,众将领商议于五月十五日从海龙囤前后同时进攻,因囤后上山之路稍微平稳,以囤后进攻为重点,于是扎军囤前铁柱关的南川路监军推官高折枝率马千乘、冉御龙等一万精兵到囤后协助攻囤。五月十五日,明军在海龙囤前后发起攻击,在囤前,明军攻打飞虎关,飞虎关前三十六步天梯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明军久攻不下;在囤后,明军列阵准备进攻;播军也出关据山势摆出阵势迎战,一时间,战马嘶鸣,旌旗猎猎,石柱土司马千乘、秦良玉夫妇,率部首先杀入播军阵地,战斗力极强的石柱士兵手握“白杆枪”,奋勇争先,斩杀播军无数,先破一阵,攻夺播军囤后一山。酉阳兵、陕西兵等跟随石柱兵继续冲杀,与播军厮杀鏖战,播军大败,死伤无数,令万安关上的播军无不惊恐失色,胆战心惊。
五月十六日,南川路监军推官高折枝率马千乘、冉御龙等部又复至囤前。二十一日夜,播军下飞虎关,偷袭明军营地,播军冲杀下来直捣石柱兵营。谁知马千乘、秦良玉夫妇的石柱兵无不睡不卸甲,枕戈以待。并且还安排一只伏兵埋伏在营外的丛林里,以便防患于未然。在播军袭营时并未慌乱并立即投入战斗,埋伏于营旁的石柱兵又从侧面杀来,播军抛下数十具尸体,仓皇逃窜。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阴雨绵绵,囤后明军不便进攻,便停止攻打万安关。而在囤前,播军仗关死守。五月三十日夜,囤后万安关播军守将舒自清携家小11人开关向明军投降,海龙囤囤后失去了最险要的关隘屏障。
六月初五,南川路副将周国柱,合江路游击将军佘世威,石柱土司马千乘等部到达囤后,与囤后明军合力攻打海龙囤。初五半夜,总兵吴广就把攻囤大军扎驻于海龙囤内城下作攻城的最后准备。播军叛将舒自清称有一条水道可以上城。于是吴广命令副将曹希彬带领参将吴文杰、吴从周、石柱土司马千乘等部众,由舒自清引路走水道,入城后举炮为号。黎明时分,明军从水道上城,总兵陈璘跟进上城,城外兵分三路攻打,里外夹攻,播军大乱,明军又用大炮攻破城墙,明军如洪水般涌入海龙囤内城。杨应龙见大势已去,杀妾焚衙,自杀身亡,平播战争也宣告结束。
五
攻破海龙囤,在西南世袭800余年的播州土司制度也灰飞烟灭,播州被改土归流分为遵义府和平越府,明军二十四万大军也陆续返回各自的驻地。
平播战争之后,马千乘、秦良玉夫妇又回到了四川石柱(今重庆市石柱县),两人护家教子,练兵习武,保境安民过着本分的生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又因接待不恭而得罪了明朝派来监军的太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诬陷投入狱中。在狱中,得不到治疗调养病重致死。马千乘死后,朝廷觉得他并无大罪,所以仍保留了他家石砫宣抚使的世袭职位。而这时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龄尚幼,朝廷鉴于秦良玉在平播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在任石柱土司时,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已在风雨飘零中。但是秦良玉一生忠心为国,先后参加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 将相列传(非烈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逝于大都督府玉音楼,葬于石柱县东3公里处的龙河北岸回龙山(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享年75岁,南明朝廷谥号“忠贞”。 其墓碑题文可彰示这位女中丈夫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赫赫功勋: “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持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
秦良玉铜像